本報訊 資本市場大浪淘沙。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止2010年3月31日,我國公募基金歷史上,共出現了853位基金經理。其中,有507位目前正在擔任基金經理,而有346位已成過去時。那些曾經為投資者熟悉、崇拜的公募基金經理轉戰私募后的戰績又如何呢?
李澤剛,現在是北京和聚投資的總經理兼研究總監,曾經是泰達荷銀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他現在管理的中信信托和聚1期。和聚1期是和聚投資發行的首只產品,1月份獲得21.78%的高收益。國金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私募基金研究員張琦認為,和聚1期一季度的倉位始終保持在行業平均的水平,并未有大的調整,把握住“創新經濟”這一行業結構性機會,重倉信息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另外強調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為主的風格使其較為適應目前的市場環境。雖然和聚1期看好新經濟的相關行業,他們同時對目前中小板和創業板估值泡沫比較謹慎,在下一階段會調整持倉結構,增加零售、農業等傳統行業的配置。
投資者對曾經擔任南方基金和交銀施羅德基金投資總監的李旭利記憶猶新,2009年離開公募基金后,加盟了上海重陽投資,李旭利目前管理的是去年9月成立的深國投重陽3期,至今投資收益為20%,同期的滬深300指數上漲了18%。對于今年的市場,李旭利認為是震蕩平衡市,一個下至2600點上至3700點的箱體是震蕩的區間,市場向下概率更大一些。李旭利堅決不看好今年的大藍籌板塊,他判斷,未來3年,在產業資本主導下,A股市場估值的趨勢肯定是下降的,而估值的下降如果是緩慢的,就不一定通過股價來實現,也可能通過盈利增長來實現,比如3年估值下降30%,利潤增長每年20%,這樣可能就看不到股價的下降,但估值會下降。
曾一手創造上投摩根投研輝煌時期的呂俊在管理中國優勢基金期間,為當時的基金持有人創造了650%的收益回報。離開公募基金之后,呂俊成立了從容投資,任董事長。成立于2008年大跌之中的從容優勢1期最新凈值公布,兩年時間凈值增長了64%,期間大盤下跌了約15%。呂俊自認為是“相對動態的價值投資者”,綜合去看企業的估值和成長性,他看好成長性公司,但會結合公司的具體情況,因為他認為成長不是線性的。他喜歡那種處于行業拐點或早期的大中型公司,太小的公司投不了太多,一般也不去研究。 記者 卓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