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純潔
伴隨著2009年的市場復蘇,對沖基金行業開始重新獲得投資者的青睞,但是對沖基金業者還是發現了一些不同,那就是最新涌入的資金很多來自于機構投資者而不是傳統的富有的個人投資者。新加入的投資者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同時也帶來了改變。
機構資金大量涌入
“對于對沖基金行業而言,2009年是增長非常快速的一年,2010年我們同樣看到大量資金回流這個行業。不過這次回流的資金類型是不同的,更多的是機構的資金。”博茂(Permal)集團董事長、行政總裁艾盛·蘇威(Isaac R. Souede)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說,對沖基金行業對機構資金的依賴程度正在變強。截至2009年年底,博茂管理的資產規模為200億美元。
這些機構資金包括養老基金還有主權財富基金等。
“主權財富基金、基金會以及養老基金(包括直接投資或者是通過基金中的基金)已經超過了捐贈基金和私人客戶成為了對沖基金行業最主要的投資者。”摩根士丹利在2009年年底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根據PREQIN的數據,目前37%的主權財富基金投資于對沖基金,雖然他們投資在從基金行業的資金還只是占其3.51萬億美元總資產的一小部分。
不過對于主權財富投資基金而言,他們投資于對沖基金行業的資金仍只占他們整體投資非常小的部分,目前主權財富投資基金管理的資金約為3.51萬億美元。
改變對沖基金的機構投資者
對沖基金追求絕對回報的投資風格可能是機構資金對其青睞的重要原因,這意味著很多對沖基金的表現與整體市場的相關性并不會很強。
“在美國,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投資中唯一的免費午餐,就是分散投資。”蘇威說。
“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他們需要從整個投資組合來考慮(在對沖基金上的投資),比如機構投資者擁有很大量的股票,所以他們喜歡我們的全球宏觀策略基金(Macro Fund),這種類型的基金與股市完全沒有相關性。”蘇威認為相關性是他們選擇對沖基金產品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機構投資者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他們需要知道我們的債券基金與美國國債價格走勢的相關性,如果相關性很強,對他們來說就會缺乏吸引力,如果沒什么相關性,這就是一項較好的投資。”
機構資金的大量進駐也意味著對沖基金經理需要為他的投資人準備更為詳細的資料。“如果說我給了一個個人投資者很大一摞復雜難懂的資料,他們可能會直接扔進垃圾桶,而機構投資者卻不同,他們會仔細閱讀每一個細節,而他們也有能力這么做。”蘇威說。
瑞士信貸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包括養老基金在內的很多機構投資者非常反感對沖基金行業目前的贖回規則,傳統上,對沖基金提供的是月度、季度甚至是年度的流動性,而共同基金則提供每日的流動性。
對于對沖基金公司而言,博茂有兩只看起來非常另類的基金,它們運用的是全球宏觀的投資策略,卻只做多,看起來就像是兩只對沖基金風格的共同基金。“對于我們的客戶而言,他們可以作出選擇,他們需要的是每日的流動性還是月度的流動性。”蘇威說。
另一些改變可能會讓對沖基金感到壓力,那就是這些大個頭的投資人對對沖基金行業高昂的收費感到不滿。咨詢公司bFinance的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28%投資于對沖基金的養老基金享受到了相對于其他投資人更低的管理費,19%的養老基金則得到了表現費方面的優惠,而今年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胃口會更大,而主權財富基金相信也不會甘于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