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支玉香 發自北京
分析師告訴記者,萬家在指數基金方面人才較為豐富。為何萬家基金在并不缺少人手的情況之下,選擇讓吳濤成為基金經理呢?
80后的基金經理在基金市場上已屢見不鮮,而他們也漸成公募基金的中堅力量。
然而,如果說40歲才選擇上崗的基金經理,顯然這并不多見。
去年,萬家基金聘任了最年輕的80后基金經理;昨日,萬家基金的稽核部老總又緊急奔赴一線擔任基金經理,令人驚奇的是,作為一位40歲才上崗的基金經理,竟然沒有實戰經驗!
不惑之年半道改行
昨日(3月31日),萬家基金發布公告稱,增聘吳濤為萬家180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與現任基金經理歐慶鈴共同管理該基金。
對于近期頻頻變動的基金經理,或許這則公告并沒有太多的看點,然而細細品味吳濤的簡歷,感覺完全就不一樣了。
資料顯示,吳濤1970年生,碩士學位,15年證券從業經歷。曾任天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營業部副總經理、天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深圳營業部總經理、南方總部副總經理等職,2002年起任萬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監察稽核部總監,負責公司投資風險管理、監察稽核等工作。
15年證券從業經歷——吳濤的從業經歷顯然相當豐富,然而其為何在擔任了8年稽核部總監之后,在40歲的不惑之年時竟然首次選擇了基金經理的角色,這自然為市場留下了不少的疑問。
還沒扛過槍就上戰場
“別看基金經理的光環不小,但其背后所承受的壓力又有誰能想得到呢?”曾經不止一位基金經理如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顯然,隨著年輕人的逐步“搶班奪權”,80后顯然已漸成市場的中堅力量,然而吳濤作為基金界中一位40歲的“老人”,此時選擇基金經理,究竟出于何種思考呢?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對于吳濤這次的任命,或許是從其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出發的,他自己對于管理基金較有興趣。”
在40歲時決定自己新的職業規劃,或許這無可厚非,然而作為一位沒有參與過投研的稽核部總監,其在40歲時走馬上任基金經理,其能力的高低和角色的轉變是否能夠令人信服呢?
萬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吳濤本人雖然并無實戰經驗,但是專業素養較高,而且一直在做這只指數型基金的投資風險管理以及績效管理。”同時該人士也告訴記者:“吳濤管理的畢竟是一只指數型基金,這類型的基金也多是被動型的,不需要對行業和個股有較深入的研究。”
沒有實戰經驗——這一觀點,無論從萬家基金公司的公告,還是該公司人員的口中都得以了證實。
那是否一只進行被動投資的指數型基金,就不需要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呢?如果如此解釋能夠成立的話,那為什么萬家這只指數基金還需要兩位基金經理來同時管理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分析師告訴記者:“雖然指數型基金屬于被動投資的基金,但是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說市場行情、上市公司的市價、投資者申購贖回,這些都會影響著指數型基金對于跟蹤指數的跟蹤誤差。指數型基金固然是被動投資的,但是絕對不是基金經理就可以對該基金不管不問、放任自流。”
“投研團隊并不缺人”
40歲的稽核部總監緊急上崗,其背后是否還有原因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萬家基金的投研團隊并不匱乏,基金經理并未出現捉緊見拙的局面。在增聘吳濤之前,有三位基金經理管理旗下的5只偏股型基金,并未出現業界所詬病的“一拖三”。
一位實地調研過該基金公司的分析師告訴記者:“萬家的投研團隊并不缺人,而且對于指數型基金來說,萬家這方面的人才較為豐富,因為萬家是國內較早發行指數型基金的基金公司,很多人都有很扎實的指數化功底。”
一般基金公司對于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先做行業研究員扎扎實實打好基本功,再做基金經理助理,由基金經理領入門參加一線實戰,經過市場的歷練之后才能走馬上任,最終成為基金經理。
為何萬家基金在并不缺少人手的情況之下,選擇讓吳濤成為基金經理呢?萬家基金回應說,本次增聘只是為了培養人才,未來可能要發新基金擴展規模。
顯然這是眾多基金公司通用的做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是否為了培養人才,就能夠讓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非投研人員,在40歲的年齡跨越數條臺階,搖身一變成為基金經理呢?顯然,這為市場留下了不小的懸念,也給眾多基金投資者增添了不小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