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湉湉
本報訊隨著監管層“窗口指導”的松動和創業板估值的日趨合理,創業板正在成為基金公司的必配品種。證券時報記者近日獨家獲悉,華夏基金已松綁創業板投資,在二級市場買賣只需約法三章。
知情人士透露,華夏對創業板投資已經亮起了綠燈,其“約法三章”包括:上市首日不能買,三天以后才能買;連續兩個漲停板后不能追高;把風險、估值過高的創業板股票列入黑名單,黑名單內的股票堅決不碰。
華夏的做法已成為不少基金公司的共識。比如,深圳一家合資基金公司也已經允許旗下基金投資創業板股票,并制定了類似的投資紀律:上市首日和次日不能買;有明顯有炒作嫌疑、上市后連續漲停的創業板股票不能買。此外,一些基金公司也把有成長性和估值相對合理的創業板股票納入到股票池中。
基金公司對創業板投資松綁和監管層窗口指導的松動密不可分。上海一位基金經理透露,在創業板推出之初,基金公司都被口頭示意“不要買”,特別是買入了在高位連續上漲的創業板股票、或者是買入金額超過了一定數量,都會接到“風險提示電話”,但現在,只要是買入估值合理的創業板股票,不會再接到提示風險的電話。
“在爆炒的泡沫退去后,具有高成長特點的創業板股票顯現出了投資價值。”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稱。
“基金缺席不利于創業板形成合理的估值定價體系。”有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在二級市場上的參與和創業板“需要有風險識別、承受能力投資者”的初衷正好吻合。“正是因為創業板的風險較大,作為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基金更應該參與其中,分擔一部分風險。”該人士稱,基金的參與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估值定價體系,體現基金發現價值的功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