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合理財業務也稱為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顧名思義,就是由證券公司發行的、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進行管理的一種理財產品。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兩類。
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其對投資品種的比例限制較多,一般將其投資對象限定在現金、貨幣市場基金、國債和企業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而投資于權益類證券和股票的比例不超過20%,收益能力不高,但風險相對較小,比較適合于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選用。限定性產品包括了債券型(如中國建銀投資證券發行的中投匯盈債券優選等)和貨幣市場型(如招商證券發行的招商現金牛等)兩種。
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是指投資方向不固定,除了可以投資上述固定收益類資產以外,還可以投資股票、可轉債、封閉式基金和ETF等權益類資產,其可以根據相關投資品種的趨勢進行靈活運作,盡可能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該類型產品的收益率取決于券商的管理水平,其較為適合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者選用。在非限定型產品中,主要包括股票型(如光大證券發行的光大陽光3號)、混合型(如中信證券發行的中信理財2號)、FOF型(如長江證券發行的長江超越理財2號)和QDII型(如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發行的中金中華配置)等四種產品。
來自展恒數據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截止到2010年2月8日,市場上共有92只集合理財產品,其中非限定性理財產品62只,限定性產品30只。除此之外,還有8只產品已經到期(其中6只成立于2005年,2只成立于2006年),6只產品處于發行期或者即將發行。
而從時間分布來看,現有的產品中,2005年成立的有4只產品,其中限定性產品3只,非限定性產品1只。2006年成立的有8只,其中限定性產品3只,非限定性產品5只。2007年成立的有8只,全部為非限定產品。2008年成立的有16只產品,其中2只限定性,14只為非限定性。2009年成立了45只產品,其中,18只為限定性產品,其他27只為非限定產品。2010年截止到2月8日,新成立11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其中4只為限定性產品,7只為非限定產品,如表一所示。
表一 現有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成立時間表
注:①10年成立產品截止日期為2月8日
、05年成立10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有6只已經到期,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各3只
06年成立10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有2只已經到期,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各1只
、蹟祿䜩碓从谡购憷碡敂祿芯恐行
通過表一,可以發現兩個問題,其一,自從2005年允許設立券商集合理財以來,08年以前的3年時間中,包括已經到期了的產品,總共只成立28只,08年以后直到2010年2月8日,僅僅2年多一點的時間,就總共成立了72只產品,特別是2009年,全年共成立45只產品,比前面四年的總數還多,可謂是爆發性的一年,而2010年剛過去1個月多月,就新成立11只,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勢。其二,在所有92只產品中,限定性產品只有30只,而非限定產品有62只。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展恒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05年是證監會放開對券商發行集合理財產品的元年,屬于起步摸索階段,管理層對于審批比較謹慎,證券公司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再加上此時中國股市處于慢慢熊市的低谷,所以這短時間發行量比較少。而且由于是出于起步階段,故各證券公司也是比較謹慎,主要發行風險相對較小的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第二、06、07年恰逢中國股市單邊上漲,相比集合理財產品,直接購買股票、基金等產品不僅流動性更好,而且獲利空間也更大!所以發行量仍然不大,再加上此時股市火熱,相比于對投資品種的比例限制較多的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非限定集合理財產品的獲利能力更強,得到了更多投資者的青睞。
第三、部分券商在2008年的大跌中感覺到了機會,再加上大部分股民在這波大跌中損失慘重,緊接著2009年上半年的意外單邊上漲,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在08、09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又由于2008年大跌中債券型基金的優異表現,致使主要投資于現金、貨幣市場基金、國債和企業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的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在09年新成立的券商集合產品中無論數量還是比重,都有所發展。
展恒研究認為,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券商集合理財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產品規模,都在不斷的壯大,而且隨著產品的不斷創新,投資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大。但是各券商的表現不一,投資者又該選擇什么樣的產品呢?下期展恒將主要從業績表現角度考察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