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基金 > 肖風卸任博時基金總經理 > 正文
理財周報副主編 汪恭彬/文
我們在博時的辦公室閑聊了一個多小時,才等來姍姍來遲的肖風。
他反應極快,即便是遇到我稱之為“蓄謀已久”的提問時,他都能脫口而出。
一個投資界的好友對我說,肖風是屬于那種追求精神層面的人。這一點,肖風有點像王石,他會去思考精神層面的東西。
在基金業領袖中,肖風也是極少數遭遇浮沉的總裁,他曾經有過一年時間被“雪藏”的辛酸史;他生于江西一個鄉鎮,曾經官至深圳證管辦副主任,37歲毅然決然下海籌建博時,你可以想見隱藏在他內心里面的沖動。
我問他如何描述你的性格和愛好?
這個高大的中年男人顯得靦腆萬分,他說他是中國化的、古典式的。他喜歡中式家具、中國陶瓷。
“閑暇之時,在我的書房里泡一壺普洱茶,端坐在圈椅里,再在畫案上攤開一本書;倦怠之時,抬眼欣賞一下眼前的陶瓷,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意境油然而生,快哉!快哉!”
肖風是寬容的,他相信精英文化。
不多日前,博時中高層請來MBA的老師講授管理學,教授要求每個人寫下自己管理的優點和缺點。
輪到肖風時,他說他在博時最大的優點便是一直致力于構建一個平臺,讓同事們樂享其間。
他致力于打造的多元化投資風格小組,便是這種文化所結的果子,讓他名聲遠播,被眾人效仿,也把博時建成一個全能型基金公司的雛形;
但他同時也收獲到諸多不如意:肖華、高陽、歸江都紛紛離他遠去了。
一位離去的員工對肖風愛恨交加。他說,肖老板是寬容的,只要我業績好,每天打高爾夫他都不管;但他把投資部分成7個組,實質上是把投資總監的權限壓縮到1/7,很是不爽。
誰才是真實的肖風?讓我們走進對話。
未來十年會出現管理規模上萬億的公司
理財周報:博時是少數提出未來十年規劃的公司,實際是透露了未來十年基金行業的空間。請問博時是如何考慮的?
肖風:現在我們是2000多億,我估計再過10年,應該有公司可以到上萬億的管理規模,但也不一定就是博時吧。也許兄弟公司做得會更好,不止我們說的這個數字。
理財周報:多年前,在很多場合你都提到改革現行的公募基金制度中某些規定的觀點。最近基金法正在修改過程中,可否談談你的最新看法?
肖風:現在大家談論比較多的是基金法修改中,是否要把廣義上的資產管理業務全部揉進來。從下到上,從低到高,類似美國投資公司法規定的,全部都包括進去:PE、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等,凡是投資公司都在此列,都由這一個法管轄。
從低到高來說:最低的牌照門檻應該是私募,即管富人的錢,富人更有能力判斷風險;往上走,最高的牌照應該是管公募,到那時法律對你要求、規范最嚴格,因為你管的是老百姓的錢,現在中國投資者買一個公募基金的起點最低只有500元。
最低的私募,只要有人愿意委托你管理資金,你向證監會登記備案,就可以做,達到一定程度還可以參與新股詢價配售。
私募做了兩三年,業績紀錄好了,更多的機構客戶愿意給錢讓你管;再后來保險也可能把錢給你;再做得好,你可以申請公募了。
海外也是這樣,最高門檻就是公募牌照。
理財周報:現在我們正好相反。
肖風:我們現在是先拿到公募的牌照,先做公募,然后再拿養老金牌照、社保基金牌照、特定資產管理業務牌照等等,和海外正好相反。
資產管理行業應該按從私募到公募的次序發展,先幫富人管錢,慢慢往上發展,到最后管大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理財周報:如果這樣,新設公募基金是不是越來越難了?
肖風:現在,基金公司開展非公募業務的門檻比公募還要高,任何基金公司都要管理規模200億以上,才能有資格去申請管一對多,才能申請發QDII。我覺得,這個次序可以倒過來。你設立基金公司后,應該先去管一對一,一對多,先給富人管錢,積累足夠的經驗后,再給大眾管錢。
博時的業務不會只針對某一類客戶
理財周報:果真如此,對當下的基金格局會有什么影響?未來十年會是怎樣的光景?
肖風:前一個十年,中國共同基金的第一個階段已經走完了。QDII、一對多、一對一等都開放了。如果基金法修改,PE和對沖基金也可能開放的話,未來十年比前十年做的業務要寬很多。你沒有道理發展速度比以前慢。
基金公司的商業模式會變得多元化,有些新基金公司成立后就不一定會什么業務都鋪開來做。如果先從私募做起,就不用五臟俱全搞這么多人,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啊,都可以節省。
理財周報:要適配?
肖風:我們現在是基金公司一成立就拉開架勢,五六十個人,管理資產的規模可能幾年也不一定上得去,可能做到100億規模還不一定賺錢,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
但如果基金公司的業務開展次序倒過來,就可能不是惡性循環了。如果先做私募,一開始架構就簡單,三五個投資人員都可以。有盈利了再慢慢發展。
理財周報:倒過來會是怎樣的結果?
肖風:如果基金法修改后,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就會更加市場化,各自選擇適合自己的業務模式。
我覺得基金業經過了前十年,現在進入了一個個性化發展的時期,因為市場大了之后個性化發展才有空間,基金公司數量會越來越多,走個性化道路的公司也會越來越多,以前大家說的話、做的事情、發的產品都差不多,但以后會有所變化。如果多元化發展,私募做得好就不一定非要做公募了,因為公募監管標準更嚴,費用更高。從利潤率角度看,做小公司可能更有商業價值;當然也會出現一些大而全的公司。
博時的定位是做一個全能型的資產管理公司,我們可能不會只針對某一類客戶,因為目前的位置也不允許我們后退,我們只能往前走,這是可以確定的。
從海外情況看,任何一個成熟市場一定有大規模的基金公司。同時也會有一些公司可能轉型不做公募了,而是從私募發力,先做一對一、一對多,人員馬上精簡,不需要這么多人,等公司盈利后再做戰略決策。
理財周報:基金法修改,對管理層持股這塊會不會有所期待?
肖風:現在還只是調研階段,股權方面一直是行業的呼聲。我想,如果基金法把私募都寫進去了,自然會把自然人持股、員工持股放進去了。
如果要是把陽光私募規范成國有持股,人家可能就不來了。陽光私募慢慢做到公募,它還是私人的股東,不可能把人家的股東變了。如果這樣,問題自然解決了。
基金經理每天忍受排名的壓力,這個行業不好干。
但凡堅守下來的,都是有榮譽感的
理財周報:肖總,想問你一個很多基金公司老總都在思考的問題,你和博時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
肖風:作為職業經理人,我和博時是一種雇傭關系,董事會雇傭我,聘期三年。我也是三年簽一次合同。但是作為企業家,博時就是我這十多年來的事業,寄托了我的夢想和愿景,也記錄了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段足跡。
理財周報:我再追問一句,有沒有一種時刻,比如被人誤解、批評時,感覺我這么辛辛苦苦到底是為了誰的感嘆?
肖風:有,比如被你們媒體批評的時候。坦率說媒體的監督是對的,但我們也有委屈的時候。包括大家說的較多的薪酬,媒體質疑基金經理薪酬拿得太多,結果業績還做不好什么的。我也理解批評我們的人,報紙的批評還算理性,還有些網民的批評有時可能有點情緒化了,從他的角度來說,他的批評也有他的道理。
輿論和網民的議論對我來說,都可以理解,而且也是一種鞭策。
理財周報:你應該有很多其他機會?
肖風:基金經理背后,包括我背后,都有很多機會。但去與不去,錢肯定不是主要因素。
理財周報:現在股東對你總體滿意嗎?
肖風:從博時成立到現在,雖然股東有幾輪變換,但我很幸運,一直得到幾乎所有股東的充分信任,我想這是博時成立以來持續平穩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尤其是在博時遇到困難的時候,董事會的高度信任是你繼續堅守下去的力量來源和信心基礎。
理財周報:現在共同基金的基金經理壓力很大。
肖風:基金經理每天忍受排名的壓力,這個行業不好干。但凡堅守下來的,都是有事業心、有榮譽感的。
理財周報:那你怎么安慰你們的基金經理呢?
肖風:安慰不能起到什么作用。這首先是基金經理們自己的價值選擇,是一個關乎價值觀的問題。我很欣賞和感謝我們的基金經理,他們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堅守在公募基金行業來為投資者服務;另一方面,大家覺得有個集體挺好的,可以交流很多東西,不光是錢的問題,這是一個事業;而私募那邊可以多賺錢,是為了財富的獲取,兩者是不同的價值取向。
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到1000億的階段時,管理藝術就變得很重要了
理財周報:博時的團隊、系統是否能夠匹配當下2000億的管理規模?現在很多基金公司進入一個危險的階段,還是用200億的系統管理2000億的規模。
肖風:博時的人員也是緊張。業務在拓展,按照我們標準選擇出來的人還是很少的。從架構來說,我們目前可以支撐5000億的管理規模。但總是需要人,包括基金經理、研究人員,人你可以招到,但要招到符合公司標準的人,還是要花功夫。
基金管理公司的生產方式要不斷變化,管理規模20億時只需3、5個人,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就可以了;到200億,作坊方式就不夠了,要資產配置,不是今天、明天要干什么,而是半年、季度配置什么資產,否則不會有效率,研究問題要越想越長。但是這時又會出現“大到不能有效運轉”的問題,作業單位一定要劃小,要給一線授權,讓整個體系有效率。否則50人在一起,從早上開會到晚上也不會有結論,這也是從2006年中開始,我們按投資風格將博時的投資團隊分成若干個小組的原因。
理財周報:博時有沒有管理上的標桿?
肖風:我看過一本書——《供應鏈管理:香港利豐集團的實踐》講到一個案例,利豐集團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型跨國商貿集團,它沒有倉庫,卻成功運用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經營出口貿易、經銷批發和零售三大業務,發展成為全球頂尖的供應鏈管理巨人,四次被哈佛商學院寫做教案。
利豐集團的案例中有一條經驗很重要,就是三年變化一次組織結構。
這也是博時十年來的經驗。三年時間,你的業務會發生變化,組織結構就要變化,你如果認為你二十年、三十年組織結構也可以不調整,你的公司就會慢慢失去活力。
利豐集團的經驗管三年,我們也差不多。
理財周報:有些基金公司總裁認為基金公司提供標準化的產品,相對簡單,管理也難度不大,你怎么看?
肖風:可能是基金公司不同規模,不同階段的理解吧。
我個人認為1000億的階段時,管理藝術就變得很重要了。就像我前面說的,手工作坊式的模式顯然是無效的。
最平凡的是往往是最偉大的。
中國的資產管理公司80%的管理資產應該來自中國人
理財周報:你現在思考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肖風:最重要的問題肯定是人。
理財周報:你的規劃目標里面,公司要不斷滿足未來階段所需要的配備,你如何做到?
肖風:我們強調在公司已有的能力體系中,要自己培養后備隊伍,一個好的體系,一定要有人才培養的能力,而目前還不具備的能力體系,則要以全球的眼光在全球的范圍內來獵取。所以我們每年都會有不少在成熟市場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加盟博時,僅2009年就有7位華爾街資深人士加盟。他們帶來了對沖基金和量化投資方面的先進管理技術,使博時在這方面起點較高。
理財周報:博時增量中最想象力的業務是什么?
肖風:最平淡的東西,就是最有想象力的,立足于本土,管中國人的錢,現在我們的管理規模才2000億,這肯定是最大的空間。另外,代表中國人到海外投資(QDII),也是我們的長處,也有想象力,但不會有中國的空間大。
中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到美國開公司,替美國人管錢——也許想象起來會讓人很激動,但這不是我們的立足根本,也不是你最重要的使命。中國的資產管理公司80%應該是管中國人自己的錢。為國民創造財富才是真正可以讓我們激動的事情。最平凡的往往是最偉大的。
理財周報:博時在業內率先啟動投資風格分組,當下有7個投資總監,這是否會造成投資總監權限的分散,難以調配公司資源?
肖風:我們從2006年年中開始,把我們的產品進行風格分類,同時設立了若干個不同投資風格小組,其實也就是把不同風格的基金經理進行了分類。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基金投資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以滿足他們更多元化的需求。基金公司的專業價值,就是向客戶提供能夠在證券市場獲利的投資策略。前面說了,我們博時的業務戰略定位,是全能型的資產管理機構,我們想發展一個成體系的投資策略。用一句我們行業里面的話來說,我們希望發展從貝塔到阿爾法這樣一個全能型的成系列的產品線。
另外,投資風格分組的好處是:希望能夠解決基金投資的“風格漂移”問題;同時也讓不同風格的基金經理聚焦自己的專長,按自己的投資理念來做投資。基金經理們對此是歡迎的。投資管理行業是一個豐富多彩、非常個性化、多元化的行業,如果硬把不同風格、不同理念的基金經理聚在一起,要他們按同一個模式來討論研究問題,結果很可能是“各說各話”。
我本人的愛好是很中國化、很古典的
理財周報:肖總,你如何描述你的個人性格?你的愛好(業余時間的安排)?你的夢想?
肖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即使在中國市場做投資,我們也要把自己放在全球的坐標體系中來觀察和思考,這就要求我們每天都要追蹤全球經濟信息的變化。但我本人的個人愛好卻是很中國化、很古典的。我喜歡中式家具,中國陶瓷。閑暇之時,在我的書房里泡一壺普洱茶,端坐在圈椅里,再在畫案上攤開一本書;倦怠之時,抬眼欣賞一下眼前的陶瓷,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意境油然而生,快哉!快哉!
理財周報:帶領博時的13年來,你有非凡的經歷,你感觸最深的時刻是什么?
肖風:用兩個字來概括:不爭。不爭才能帶給你理智和智慧;不爭才能帶來風險意識;不爭才能賦予你更高更遠的眼界;不爭才能在面對市場的恐懼和貪婪時處之泰然;不爭才能時時自省、不斷完善自己;不爭才能使你有更強的競爭力。
當然,不爭也是個修煉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理財周報:肖總,你如何評價博時的文化?有人認為博時是精英文化。
肖風:共同基金業其實也就是金融業當中的“制造業”,我們通過制定和不斷改善標準化的作業流程,來追求管理大規模資產的能力。因此,我們不敢以“精英”自居,但認為自己是“專業人士”。如果把我們博時的品牌形象比喻成一個人:他就是一個三十多歲、年富力強的專業人士形象。
為什么是肖風?
博時的12年,就是中國基金業的12年。
博時的12年,年年都是全國五強。
博時是第一個提出價值投資的踐行者;博時也是第一個推行投資風格分組的基金公司。
博時的明星基金經理光芒萬丈,留下一連串的傳說。
為什么是博時?博時靠的是什么?
博時有什么基因?博時又有怎樣的文化?
博時生在深圳。
它不只是老十家,它是老五家。
博時的肖風和華夏的范勇宏見證了這個行業,他們是基金業籌建至今碩果僅存的南北雙雄。
肖風是個怎樣的人?是什么支撐了肖風在基金業的12年?
是博時成就了肖風,還是肖風成就了博時?是博時的肖風,還是肖風的博時?
肖風在想什么?
在肖華、歸江、高陽、陳亮(已提出離職)這些明星大佬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半片云彩時,肖風的信心在哪里?他要把博時帶到哪里?
博時下一個十年的高度在哪里?肖風的野心在哪里?
理財周報戰略會見廳走進博時,幫你揭開帷幕,看到真實的肖風。
印象肖風
“古典男人”肖風 很中國化很古典
性格:很中國化、很古典。肖風喜歡中式家具,中國陶瓷。閑暇之時,在書房里泡一壺普洱茶,端坐在圈椅里,再在畫案上攤開一本書;倦怠之時,抬眼欣賞一下眼前的陶瓷,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意境油然而生,快哉!快哉!
博時13年最大的感觸是什么:不爭。
同行眼中的肖風
某基金公司總裁:肖風是追求精神層面高尚的人。當年金信信托本來答應給博時管理層股權,但后來金信出事,肖風主動把這事撤回來了,你可以認為肖風謹小慎微,但也要看到肖風的骨子里面會追求精神層面多一些。
博時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肖老板很寬容,我即使天天打高球,只要結果讓他滿意,他不會管的。
某投資總監:肖風是一個高級政治家。
某基金公司總裁:肖風本來就是從政下海的。做到總經理,說他搞政治,只能表示肖風情商合格。
博時舊部:在博時,肖風是誰強他就削誰。比如肖華,他憑借價值投資一戰成名了,結果不久博時就分成四個小組。
某著名投資總監:你不應這么理解肖風。如果肖華推行價值投資,不是所有人認同怎么辦?只要有人影響到整個團隊氣氛,我認為就應該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