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西電(601179)在上市首日便跌破發行價,成為近三年半以來第一只在上市首日“破發”的新股。而就在同一天中,就有臺基股份、星輝車模和正泰電器遭遇到了破發。此后,又有新股紛紛加入“破發”大軍,A股“破發行情”愈演愈烈。
事實上,在近段時間內,“破發”已然成為一種常態。數據顯示,2009年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以來,截至2010年2月2日,先后有13只新股破發。本周三(2月3日),盡管A股上演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反彈行情,但創業板、中小板、主板市場仍然齊齊出現新股跌破發行價的現象。早盤時,就有中國建筑和5只創業板個股破發,至收盤時滬深兩市收盤價仍在發行價以下的新股多達14只。
業內人士指出,新股定價過高是破發的主要原因,“新股不敗”時代或已終結。“破發”會使得新股定價更趨理性。
廣發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王琪分析,自2009年6月新股采取市場化發行以來,詢價機構的報價不斷往上推高,是基于一個大前提:“只要中了新股,就一定能賺錢”。高發行價會導致獲利少了,但總是賺錢的。于是,在大家爭先恐后打新時,有些機構為了拿到籌碼,會報出比心理預期較高的價格。
這種情況此前或許很正常,機構之間也會有一個博弈的過程。但市場化的進步是在某些股票上市首日就出現破發,機構打新資金在主板和創業板的一些股票上出現虧損。這就證明了此前大家的大前提“只要中了新股,就一定能賺錢”是錯的,如果機構一味地報高價,導致發行定價過高,拿到籌碼也未必能掙錢,甚至是虧錢的。“市場就是這樣,當大家都虧錢,定價會更加謹慎,會慢慢回歸理性,以后也不會有機構敢隨便亂定價。從最近幾天的詢價來看,機構的報價中樞是往下降的”王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