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報 記者李濤
一場沸沸揚揚的基金界跨界營銷盛宴最后以寥寥不到30億的銷售規模草草收場——據知情人透露,鵬華中證500基金1月29日結束募集后的總規模連區區30億都沒能突破,令翹首期待該基金發行數字的業內人士們大跌眼鏡。
遙想年初,基金行業最經典的故事莫過于歌手成為基金產品的形象代言人:“兩個伍佰,同樣精彩”的廣告鋪天蓋地,正在發行的鵬華中證500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方南,也給自己起了個非常“親民”的名字——小方;基金業以往嚴謹、專業的傳統營銷方式一夜之間被篡改的充滿了噱頭和不可理喻。對此,一些財經媒體的專業底線也被一降再降,為基金業的娛樂化推波助瀾。但徹底顛覆后的發行結果還是稍顯平庸,不能不說在“老十家”中一直表現落寞的鵬華基金此次的炒作不太成功。
實際上,國內基金業發展到目前2.6萬億的資產管理規模,基金持有人近一億戶,可以說從客戶覆蓋面來看,可供公募基金挖掘的潛力已經遠遠沒有上一輪牛市前那么大。因此,國內基金公司在營銷戰略上勢必存在“變臉”的壓力和動力,否則難以在為數眾多且高度雷同的基金中“脫穎而出”。
但是,在理性的投資者面前,多少有些無厘頭的藝人代言基金產品并沒有帶來多大市場,基金公司的“嘩眾取寵”、劍走偏鋒在現實的基金市場上也并不奏效,反而成了遭人詬病的“雞肋”。因為買基金靠的是基金及基金公司的過往業績,或是專業理財專家的指點,大爺大媽知道不知道伍佰并非賣基金的核心。
如果藝人推薦成為鑒定基金好壞的標志,那么買基金的老爺爺老奶奶豈不是基金未買,先爭當“追星族”么?此前,鵬華基金一直不肯透露伍佰的代言費,但聰明人都應該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一筆不菲的代言費最終還是得由基民買單。一向給人嚴謹、刻板印象的基金公司,正在與時俱進地深諳著娛樂精神;但是最終,到底是伍佰娛樂了基民,還是鵬華“娛樂”了自己,還難下定論。
事實上,隨著新基金發行數量的不斷增加,各家公司的營銷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平面宣傳廣告鋪天蓋地;電臺廣播從早到晚;財經網站上擠得滿滿當當;廣告價格奇高的央視,也出現了多家新基金的身影;找明星做代言,更是把這種競爭推到了極致。高舉跨界營銷大旗的鵬華從備受爭議到最終落敗,個中滋味值得玩味。暫且不論銷售規模大小,本以為憑借著此次炒作藝人代言基金產品的這步棋重獲輝煌,但目前看來,此次事件充分表明,基金靠作秀搶占市場、擴充規模的思路實不可取。
與其大張旗鼓的花錢請藝人,搞排場,不如塌塌實實的埋頭投研。基金只是理財工具,品牌營銷固然重要,但各基金公司還是以“練好內功”、做好業績為第一要務,業績提升上來了,品牌自然就跟著大幅度提升。與其將不菲的代言費轉嫁到投資者身上,還不如真金白銀的回饋給持有人,是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