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易非 深圳報道
“ 出海伊始即遭遇挫傷,但中國基金業的全球戰略非但沒有止步,借助全球復蘇契機走出去的呼聲反而更高了。分析人士預測,繼2009年指數基金深入人心之后,2010年將成為QDII基金的新元年。
在這個新元年里,老十家基金之一的長盛跑在了前面。“全球經濟的寒冬正在過去,這對于我國經濟擴張和海外投資來說,將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長盛基金副總經理楊思樂微笑中透著自信。他告訴記者,近期長盛與高盛經過溝通協商,計劃在上半年推出長盛首只QDII基金,幫助投資者分享全球復蘇的果實。
全球經濟復蘇是投資者的“金礦”
不可諱言,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給中國的投資者帶來不小的傷害。楊思樂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突如其來,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人能作出準確的預測,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不可避免地要為此交出沉重的學費。當然,除市場系統風險之外,這與當時國內投資機構的經驗判斷也有關系。而且,當時國內投資者對于QDII產品的特性認識不足,對QDII產品的收益期望很高,因而失望更大。
楊思樂認為,海外投資應該作為人們資產配置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賭博性質的押注。中國是高速成長的新興市場,滬深A股市場的回報速度和節奏相當快,而發達國家市場已經進入成熟階段,波動更小而回報趨于穩定。凡事有利有弊,這也正是長盛基金要實現全球配置、分散投資的出發點之一。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景也給中國資金出海以很大的信心。楊思樂從企業基本面、市場大的趨勢以及流動性等三個方面分析,認為全球經濟正在走出衰退陰霾。
首先,從基本面來看,企業作為各國經濟的基本組成元素,歐美地區各行業公司的財務結構正在實現去杠桿化,同時相當一部分公司通過裁員收縮成本,部分行業的收益甚至已經獲得反彈和增長,這將保證企業的財務狀況更加健康。
其次,從市場宏觀趨勢來看,目前的整體狀況令人樂觀。作為全球龍頭的美國經濟出現了加速回暖的苗頭,歐洲地區暫時處于落后,而亞太地區有望延續2009年的反彈勢頭。楊思樂指出,有幾項指標值得關注,如中國海關四季度數據顯示,中國出口正在回升;與之呼應的是,美國最新的庫存狀況開始上升,而失業率有見頂回落的跡象。這幾個指標反映了中美兩個世界大國經濟形勢向好。而具體到資本市場的整體估值,本輪危機促使上市公司市盈率大幅調整,市場的估值水平正在回歸合理區間。
最后,從流動性來看,各國政府實施寬松貨幣政策以提振經濟,向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以美國資本市場為例,貨幣基金資產在股市總市值中的占比已經處于歷史高位,這些資金對于市場持續回暖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楊思樂說,由于各經濟體恢復增長的節奏存在差異,貨幣政策調整不同步,可能使A股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關聯性減弱,通過QDII基金將能有效分散單一市場潛在的風險。
循序漸進推動基金業成功出海
首批出海的QDII損失慘重,導致許多人對國際業務的開展心生疑慮。“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楊思樂堅定地說。
他認為,從長遠來看,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并不會因為國際金融危機戛然而止,基金業“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融合的國際化發展潮流是大勢所趨,國際業務已經成為基金公司下一階段競爭的焦點。在目前世界復蘇格局中,中國經濟影響力正在實現歷史性的全球擴張,借此東風,中國基金業的國際化進程也將獲得跨越式發展。如果不在市場起步時加大市場培育和導入力度,等到國際市場企穩時,再想去搶占制高點就為時已晚。
目前在國際貿易格局中,“中國制造”已經遍布海外,但是在更高層次的財富管理全球化方面,中國依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基金公司的國際化程度不高,楊思樂認為,這主要表現在投資區域非常有限、理財服務比較單一、全球風險管理意識薄弱等,我國資產管理實力在全球化國際分工中的被動地位亟需得到改變,長遠來看要與實體經濟相匹配,那么未來中國基金業就必須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楊思樂分析說,金融風暴之后,中國經濟的觸角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世界延伸,人民幣的國際化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這種金融軟實力的擴張以及與全球經濟的融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在引進來的方面,更多海外資金希望能夠進入中國,增加對中國經濟元素的配置。
在走出去的方面,國內投資者也迫切需要拓寬理財渠道走向海外。從宏觀層面來看,我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兩萬億元,如何消化龐大的外匯儲備,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保證宏觀經濟穩健運行,已經成為重大的國家課題。“立足于這個角度,基金業國際化無疑也肩負著重要的金融使命,而未來幾年將是中國基金全球化的黃金機會。”楊思樂說。
在基金公司走向海外規劃全球版圖的關鍵時刻,哪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呢?楊思樂認為這取決于投資團隊建設、公司品牌及戰略規劃、理想的海外合作伙伴、合規的管理制度建設等眾多因素。長盛基金這些年也正朝這些方面努力,目前已經組建了團隊穩定、經驗豐富的國際業務部,下一步還將根據戰略發展繼續充實和完善。與此同時,長盛基金與高盛資產管理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在近兩年的溝通與互動學習中,彼此了解程度加深,磨合較好,為海外投資奠定了堅實基礎。
楊思樂指出,基金公司全球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有長遠的規劃和切實可行的進程安排,股東以及管理層應當具備全球戰略視野,并對此高度重視、給予有力的資源支持。從成熟的國際市場來看,那些真正站住腳的往往是風格穩健、重視長期價值挖掘的資產管理公司。
“基金公司全球化的基石還在于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和尊重。”楊思樂說,基金業是一個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行業,這在海外投資上表現得更加明顯。并不是說QDII產品適合所有的投資者,但基金公司必須了解投資者的深層需求,以此作為產品設計和發行的最重要依據,所謂“因您而變”,也就是要將合適的投資產品推薦給合適的人。
楊思樂先生,英國籍,擁有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與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碩士學位。從1992年9月開始先后任職于太古集團、摩根銀行、野村項目融資有限公司、匯豐投資銀行亞洲、美亞能源有限公司、康聯馬洪資產管理公司、星展銀行有限公司(新加坡)。2007年8月起任職于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任公司副總經理。
打造國際化資產管理公司
楊思樂向記者表示,長盛基金幾年前就提出致力于成為“全牌照、全渠道、國際化”的資產管理公司,國際化無疑是其重要、堅定的發展戰略之一,長盛將堅持長期發展、雙向發展的方針,既為國內投資者提供走向海外的機會,也將協助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
他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中,長盛基金在國際化業務方面進行了眾多準備工作,國際化步伐逐漸推進。2006年長盛開始擔任境外QFII基金的中國顧問,幫助他們進入中國市場;2007年,公司完成中外合資,引入新加坡星展銀行以及他們的文化理念,形成了中西合璧的企業文化;同年,長盛成為首批獲得QDII資格的基金公司,為海外投資奠定了基礎;公司目前已經完成了國際業務部的組建和團隊培育,團隊成員具備豐富的國際投資經驗和高水平的風險管理能力;同時,長盛基金還邀請到高盛資產管理公司擔任首只QDII產品的海外顧問,并與中銀國際等開展了深入的溝通合作;而在軟硬件平臺建設方面,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交易平臺、全球估值和結算平臺等系統和運作準備已基本就緒。
為加強與境外同行交流與合作,長盛還將設立香港子公司提上了工作日程,以穩步推進國際化發展步伐;近期在深圳金融創新獎評選中,長盛作為基金業唯一的代表摘桂,與招行等分享了市政府設立的1180萬元獎金。下一階段,長盛將發揚創新優勢,長盛金融工程與量化投資團隊將與外方顧問繼續合作,強化QDII產品的創新,在跨區域產品、指數產品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以滿足投資者差異化的需求。
長盛即將推出的QDII是全球行業大盤精選基金,也是國內首只在全球范圍內關注行業輪動的QDII基金。楊思樂說,根據投資時鐘的周期理論,在一般情況下經濟周期和通貨膨脹的各個階段不同行業表現不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板塊輪動”。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國復蘇的速度和強度存在差異,處于不同的經濟周期階段,這將給不同行業帶來階段性的機會。譬如部分國家依然處于衰退的經濟周期,醫療保健和公共事業等防御類行業無疑將獲得更好的表現;而一些地區正處于剛剛復蘇的階段,那么彈性比較大的行業,類似于金融業、IT、原材料類將有望領先反彈;在復蘇進入中后期的市場中,伴隨著通貨膨脹預期的來臨,能源和工業產品類的行業表現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