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一詞,是互聯網上的流行語,用來形容發布無聊、沒有實質性內容的電子論壇帖子。而這一手法,近年來被各大基金管理公司在年終的規模排名戰中運用得爐火純青。新近披露的基金2009年第四季度報告顯示,申萬巴黎、交銀施羅德、工銀瑞信、國泰和建信基金管理公司是其中的五大“高手”,特別是申萬巴黎的“灌水率”令人瞠目結舌。
首席記者 薄繼東
用貨幣基金“沖規模”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交銀施羅德、國泰和申萬巴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各自管理著11只、14只和9只基金產品,資產凈值總規模分別為923.92億元、594.03億元和236.62億元,在內地6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名列第9、第17和第33位,與2008年底的第12、第23和第39名相比,在對手林立的環境中無疑“成長”迅猛。
然而,這一成績含水量不少。“你去看看它們旗下的貨幣基金,就知道這樣的成績是怎么來的了。”某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的投研人員私下為記者指點迷津。果真,記者發現,三家基金管理公司不約而同地運用了旗下的貨幣基金來“沖規模”,而且做得還很是過分。
第四季度報告顯示,申萬巴黎收益寶貨幣基金期初份額僅1.11億元,而期末份額竟高達難以置信的102.86億元,飆升101.75億元,增幅達91.67倍。國泰貨幣基金和交銀施羅德貨幣基金的期初份額各為14.06億元和45.84億元,而期末份額也躍升至102.58億元和200.76億元,飆升88.52億元和154.92億元,增幅達629.59%和337.96%。
同樣,工銀瑞信和建信基金的資產規模也有“灌水”跡象。兩公司旗下貨幣基金的期初份額各為62.41億元和33.63億元,而期末份額猛增至167.23億元和98.01億元,分別激增104.82億元和64.38億元,增幅達167.95%和291.44%。不同的是,“灌水”只讓兩家公司減緩了排名滑落的速度。
五公司“灌水率”驚人
對照上述5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產品可以發現,除建信貨幣基金外,申萬巴黎、國泰、交銀施羅德和工銀瑞信貨幣基金均為各公司旗下所有基金產品中資產規模最大的一只。如果我們將第四季度貨幣基金的增長量除以公司年底的總資產規模定義為“灌水率”的話,那么申萬巴黎、交銀施羅德、工銀瑞信、國泰和建信五公司的“灌水率”依次達43%、16.77%、16.72%、14.90%和14.72%。
這樣的“灌水”手法,確實很有效。如果沒有第四季度,甚至是年末最后幾天貨幣基金規模的突擊增長,申萬巴黎、交銀施羅德和國泰基金公司的資產凈值總規模將分別減為134.87億元、769億元和505.51億元。申萬巴黎和國泰基金公司的排名會直接滑落至第38和第20位,而交銀施羅德也將與第十名銀華基金公司的規模更為接近。
事實上,年底用貨幣基金“沖規模”的公司還有不少,且“灌水”發生在各個層面。大公司與大公司比拼,中型公司與中型公司比拼,有的為了上一梯隊,有的為了不讓名次下滑。甚至排名“后十”的公司,也在為不落到最后一兩名而“沖規模”。“灌水”雖然稱不上違規,但它卻讓基民們心中的品牌價值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