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榮 籬
本報訊 融通基金近日發布2010年策略報告稱,無論今年上半年經濟復蘇的態勢如何,政策和流動性的正常化可能會對A股市場造成超預期的影響。如果政策和流動性退出遲疑,那么催生泡沫的可能性較大;反之,如果政策和流動性早于預期退出,那么實體經濟和證券市場都會受到較大負面影響。
融通基金認為,影響政策退出的節奏既不是美國的貨幣政策也不是CPI的變化,很可能是資產資源價格。房地產市場、出口和貨幣政策將在今年上半年進入博弈的高峰期。
至于2010年的投資主題,融通基金認為有四個方面。一是估值體系下沉。2009年逾9萬億的信貸,以及2010年配套長期項目而被動下發的6—7萬億信貸意味著從增量角度出發,3—5年內流動性最寬裕的時代將在今年上半年結束。屆時,例如房地產、煤炭、有色、汽車等眾多對流動性較為敏感的行業長期估值受限,而這些行業在A股中影響力和市值占比較大。弱周期的成長性行業估值上行、周期性行業估值下行,二者的估值蹺蹺板作用將導致整體估值陷入極端不平衡。
二是新經濟增長。一般而言,每年3、4月份之前市場的主題投資盛行,雖然其中的投機意味偏重,風險累積較大,但卻從中看出長期的投資脈絡,從過去幾年的農業概念到近兩年的新能源和計算機軟件概念,顯示了新經濟正在醞釀的過程。
三是美元。在本輪經濟危機之中,全球主要經濟體只有美國獲得了單位勞動生產率的提升,雖然短期影響美元的因素很多,難以預測,但單位勞動生產率上的相對變化意味著有可能出現美元相對歐元及其他資源國貨幣走強的局面。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到美元回流,其影響力可能還未被市場所重視。
四是中國從資本輸入國到資本輸出國。融通基金認為,未來3至5年中國有可能逐漸從資本輸入國變成資本輸出國,其中醞釀的機會不容小覷。
回顧過往十年,人口紅利造就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低廉的生產成本造就了中國大量的貿易項目順差和外匯儲備;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激增的直接后果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及熱錢流入壓力并起;人民幣升值和熱錢流入以及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使得人民幣資產和資源價格高企。以上每一項都是過去十年某個階段的投資主題,從中國制造到出口概念再到人民幣升值和資產價格重估,把握這些主線,就可能把握投資的主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