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徐皓發自上海
“如果說公募基金快速發展期是近5年的事,那么,私募基金的快速擴張則是在最近兩年的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人士感嘆。
在陽光私募發行最紅火的2009年,卻遭遇到信托賬戶暫停開立的一盆冷水,為了持續流入新鮮血液,信托產品中衍生出一種“一對一”投資的TOT(信托中的信托)產品,成為部分私募基金吸金的新模式。
回顧
牛年新品發行加速
在2007年之前,市場上僅有11只證券投資類私募產品。而在2009年,中國的陽光私募延續了2008年的發展勢頭,不論是新發行產品數量和資金規模都達到了最近幾年的高峰。
國鑫證券統計結果顯示,2009年,122家管理人共發行了242只陽光私募產品,可統計的平均募集規模達0.9億。國泰君安對2009年陽光私募產品統計顯示,募集資金總計超過300億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超50%。
但2009年陽光私募產品發行在二季度達到峰值后便直線下降,直接原因是中登公司在7月暫時停止信托公司開立新證券賬戶,使陽光私募的發行熱度從外部迅速降溫。三季度借助信托公司發行的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規模較二季度下降超過一半,四季度則進一步回落。
不過,市場對私募產品的需求依然強烈。從陽光私募產品的成立數量來看,去年11月和12月均出現明顯反彈。
動態
“一對一”TOT產品走熱
雖然信托賬戶停批,但私募基金發行的內在動力卻并未減弱。
此前,部分陽光私募選擇信托公司的存量老賬戶,在繳納一定使用費,并完成過戶程序后便可使用。但由于并不“便宜”的證券賬戶使用費,讓此種方式并未普及。
而通過銀行理財產品募集來間接投資私募產品的方式也在近期受阻,據悉,監管層出于對“變相信貸”的調控考慮,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了一定“窗口指導”。
目前,信托產品中衍生出一種“一對一”投資的TOT產品,成為部分私募基金“吸金”新模式。簡單說來,就是由信托公司設立一個信托產品,其投資標的則鎖定為某一只陽光私募產品。由于新產品的投資標的是信托產品而非證券,因而可以繞開證券賬戶的關卡。而這樣的TOT產品將不再是信托公司單方面設立,而與標的基金脫鉤,對于標的陽光私募而言,相當于進行了一次持續營銷。
以此種方式募集信托產品,費率會略高于標的產品,這部分的費用主要體現在管理費方面,而不同產品收費標準各有不同。從近期平安信托與某陽光私募推出的此類產品看,管理費率高出標的產品0.1個百分點,征費標準相對于傳統TOT產品并不算高。
此外,業界對于一次性新增資金涌入對老產品倉位和投資的影響表示擔憂,“補水”會否稀釋原持有人的收益?
有市場人士表示,這樣一只TOT產品募集的規模平均在5000萬元左右,在資金注入前會與基金管理人做好溝通,提前將倉位進行調整,而新募集資金會在開放日一次性投入。
延伸
信托賬戶開閘無期
在信托賬戶尚未開放之前,這樣新模式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對于一些績優陽光私募而言,有持續營銷的需求,而對于信托公司,通過設立這樣的產品取得的收益可謂“性價比”頗高。
此前,業界曾多次傳聞信托賬戶再開放的消息,但均無下文。目前對于信托賬戶開放,私募界人士普遍表示,從了解的信息來看,短期內難見變化,要設立新產品仍主要通過存量賬戶。
對此,有私募基金人士表現得并不心急,“這兩年私募基金發展太快,與公募基金一樣有許多條件跟不上,或多或少會出現隱患。”上述人士表示,“有機會冷靜一下也好。”
相較于新產品發行受阻問題的緊迫性,業內人士表示,私募基金入法正名更為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