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獨立董事王連洲傾向于引進國內資本
□ 本報記者 夏 青
華夏基金“股權門”引起市場熱切關注及紛紛猜測:此事件會對華夏基金及中信證券造成多大的影響?華夏基金究竟會引進外資股東還是內資股東?對此,記者采訪了華夏基金的獨立董事王連洲及幾位業內研究員。
華夏基金獨立董事王連洲認為,暫時停發新基金短期內對公司的業務雖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影響的大小決定于停止的時間長短。畢竟華夏基金是國內基金的龍頭,業務規模非常大。而且,停止新業務已成既成事實,華夏基金也會努力降低影響。現在大股東以及有關方面都在積極處理,相信在2010年4月以前,這個事情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某券商研究員也表示,中信證券此項投資所獲收益已經相當可觀,不管是按照25%的比例還是按照51%的比例出售股權,中信證券都能收獲非常豐厚的一次性收益,不過失掉這塊“肥肉”對中信證券的長期發展會有一定影響。
2007年9月份,中信證券通過一系列連環收購實現了對華夏基金的100%控股,這一比例顯然違反了監管部門要求。不過,大股東中信證券為何違背承諾,股權轉讓為何一拖再拖?據王連洲透露,在此期間,中信證券一直在積極行動,尋找買家。不過,首先在價格方面需要商量,而引進外資還是內資也需要深入考量,哪家比較好也需要進一步篩選等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時間。
不少市場人士分析認為,中信證券引進外資公司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按照證監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主要股東最高出資比例不超過全部出資的49%,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東出資比例則不受此限制,中外合資企業外資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5%。
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9月30日,華夏基金公司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600億元,基金份額持有人戶數超過1300萬,是國內管理基金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中信證券2009年半年報顯示,華夏基金基金管理費收入12.49億元,基金銷售收入6775.83萬元,占中信證券營業收入的14.7%。找外資接盤,中信證券能最大限度保留股權,也就是能最大限度保證中信證券在華夏基金的利潤分紅。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
王連洲指出,從中信證券及華夏基金本身的利益來說,引進外資也有一定的好處。華夏基金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國際市場,學習國外的管理經驗,提高管理水平,也能加強華夏基金的QDII業務。對于中信證券來說,像華夏基金這樣的優質資產,當然希望能最大限度保留股權,引進外資就能保留75%,而國內資本則只能保留最多49%。
不過王連洲強調說,從大局出發壯大國內基金公司的角度來說,他個人還是傾向于引進國內資本。華夏基金作為民族資本,有一定的規模及影響力,而且多年的實踐證明,中資基金公司的業績不見得比國外差。引進國內資本打造一個民族基金公司旗艦,應該也是監管層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