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指基由公司支付指數使用費,新指基則由基民買單;業內呼吁出臺規范政策
證券時報記者 付建利
把2009年稱為指數基金年毫不為過,伴隨著指數基金的大擴容,以往基本無人關注的指數使用費進入了基金公司和投資者的視線。
按照慣例,指數使用費一般由基金公司用自有資金支付,并不計入基金資產的合同,但現在一批新指數基金中,紛紛將指數使用費列入基金合同,意味著指數使用費將由基金持有人來買單。
指數使用費“漂移”
據業內人士介紹,基金公司在使用某一指數開發指數基金時,需要事先與指數編制公司簽署指數使用許可協議,并為此支付指數使用費,一般為基金資產的萬分之二,收取下限為每年20萬元。
在老一批的指數基金合同上,基本上未列明“指數使用費”一項,除管理費以外,需要在基金資產中扣除的還有托管費,也就是說,指數使用費一般由基金公司自行支付。不過,記者查閱2009年發行的指數基金合同,發現大部分指數基金均在合同里列明了“指數使用費”一項,例如上海一家基金公司2009年發行的中證100指數基金合同上就標明:指數許可使用基點費的收取標準為該基金的資產凈值的0.02%/年,許可使用基點費的收取下限為每季人民幣5萬元,即不足5萬元部分按照5萬元收取。此外,指數使用費的高低還因編制指數的難度和是否獨占而有所不同。對于加入基金經理主動操作的增強型指數基金,指數使用費一般打八折,即按0.016%的年費率收取。
記者查閱指數基金合同時還發現,盡管新一批指數基金將指數使用費列入基金合同里,但少部分基金并未列明指數使用費的收取比例,如上海一只由封閉式基金轉開放的指數基金,也將指數使用費寫入了合同,但并未說明指數使用費的具體收取比例。
按照目前指數基金的情況,一部分管理費為0.5%,加上指數使用費,實際上為0.52%左右;一部分指數基金管理費為0.6%或0.65%,加上指數使用費,實際上持有人付出的費用為0.62或0.67%。
持有人該不該買單?
基金公司為何將指數基金的指數使用費轉移到持有人身上?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場總監告訴記者,其最大原因在于隨著指數基金的規模擴大,指數使用費水漲船高。原來基金公司一只指數基金需要支付的指數使用費一般為幾十萬元,而近年來指數基金的資產規模大發展,以一只100億的指數基金為例,需要支付的指數使用費為每年200萬元,如果指數基金規模為300億元,每年需要支付的指數使用費則高達600萬元,足以讓基金公司再養兩三個基金經理,何況一些大型基金公司指數基金數量動輒就是三四只,在指數使用費走高的背景下,基金公司自然愿意把這部分費用攤到持有人身上。
深圳一位律師表示,現有的法律法規并未明確規定指數使用費該由基金公司還是持有人支付,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說,指數使用費就像是基金買賣股票的證券交易費用,自然應該由持有人來買單。而如果從持有人的角度來說,指數使用費是基金公司運作基金產品的成本,這就像股票基金的管理費中覆蓋了基金公司聘請基金經理的費用,理所當然應該由基金公司支付。
有基民表示,基金公司因為指數使用費走高轉而把這部分費用攤給持有人,基金公司這種“見錢眼開”的行為,確實讓持有人感情上難以接受。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指數使用費這一項上,目前基本上是混亂的局面,老指數基金仍然是基金公司來支付這部分費用,而新一批指數基金則由持有人來買單,這就存在事實上的不公平對待,無論指數使用費由基金公司還是持有人來買單,在政策上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