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德盛 肖玉航 ○編輯 李導
從今年以來新股發行情況看,機構參與“打新”熱情空前高漲,在經歷了首批創業板57倍PE和第二批創業板83倍平均發行PE的泡沫化發行過程后,機構仍對“打新”情有獨鐘。
今年以來,基金發行規模接近4000億元,但總體凈值水平并無明顯的增長,8月份以來的市場震蕩,使基金依靠“打新”實現超額收益的熱情不減。研究發現,基金巨資“打新”特別是新股泡沫化發行過程中的巨額“打新”并非市場福音。
12月25日,創業板第二批8家公司掛牌上市。從當日表現看,8只創業板新股在平均83倍PE發行的情況下,當日平均漲幅在50%左右。而數據統計顯示,基金在這8家公司的IPO過程中,表現較為活躍,總獲配資金量高達2.87億元,平均每只股票基金的獲配金額達3500萬元。相比第一批創業板28家公司IPO過程中,基金平均獲配的3700萬元資金量相比,基本是相差無幾。
從第二批創業板發行情況看,存在明顯的泡沫化發行情況,8家新股的平均發行PE高達83倍,這在全球資本市場上都是難以想象的,而作為追求穩健收益的典范,基金投資者們依然按捺不住首批創業板的炒作誘惑,紛紛加入到申購創業板新股的行列中。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389只基金參與新股IPO,其中,今年參與IPO次數最高的基金,參與次數達93次,幾乎參與了全部的新股IPO。從資本市場規律看,其定價如出現泡沫就會被市場糾正,即使短期仍會瘋狂,但中長期而言,透支未來的股價其實面臨極大風險。從國際資本市場看,新股破發并大幅重挫并不鮮見,而主板發行10至20倍PE、創業板發行30倍PE是股市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原則,目前A股主板市場發行PE動輒50倍,創業板動輒70至120倍PE,仍有大量基金參與申購,這只能說明短期市場的誘惑大于中長期,這對于培育中長期投資者是非常不利的。而在近幾次創業板及主板過高PE的外資機構參與度看,QFII沒有參與一家創業板的新股申購,這也反映出國際機構對風險的理性態度。
而從近期市場看,主板過高發行的股票開始破發,如招商證券、中國中冶、中國重工等,這使得高PE下參與發行的部分基金開始出現浮虧,盡管創業板目前仍沒出現破發情況,但對比全球創業板運行情況看,未來那些業績透支過大的創業板個股面臨較大的破發風險。而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股票定價引導機制和股指期貨的推出,新股高PE發行勢必將難以維系,對此,市場無疑應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