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王繼高 8只創業板新股將于本周三開始申購,本周五也將有兩只中小板股票開始申購,預計凍結資金超過萬億元。加之上周發行的9只新股,兩周內共有19只新股發行。與此同時,截至12月11日,27只基金處于建倉期,規模合計843.922億元,另有13只基金正在發行,預計總共將為股市直接注入約1400億資金。
一方面,新股擴容明顯加快;另一方面,基金也在沖刺發行。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多數市場人士認為,新股密集發行對市場資金分流有限。然而,對于A股市場是否會出現供求失衡,分析師們則存在較大分歧。
新股密集發行,解禁壓力不大
自今年A股市場IPO重啟以來,即6月29日桂林三金開始募資至本月11日,包括創業板在內共有108只股票完成募資,總募集資金約為2035億,并且融資密度和總額都超過了去年,僅上周和本周就有19只新股批量申購。
“目前,新股尤其是中小板上市的新股收益率都相當可觀,市場擴容會分流資金,但效應并不明顯。另外,最近的新股發行市盈率比較高,對市場中部分相關股票的估值也具有向上的牽引力。”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郭樹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除了新股募集外,大小非減持數量也會對市場的供給造成沖擊。
根據中登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滬市大小非減持額度為當月成交量的0.32%,深市減持額度為當月成交量的0.26%。本月A股市場大小非解禁242億股,解禁市值為3184億元,環比增加八成,但解禁數量在全年中屬于中等水平。
郭樹華認為,目前大小非減持的勢頭并沒有出現根本性扭轉,3300點以上大小非減持的速度就比較快,基本還遵循著“逢高拋售”的特征,而最近減持壓力不是很大,主要是由于市場的市盈率水平相對較低,估值仍比較合理。
新基金發行只能解燃眉之急
好基匯基金體檢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共有27只基金處于建倉期,規模合計843.922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共10只,募集資金200.767億元,指數型基金9只,募集資金257.978億元,ETF及其聯接基金共6只,募集金額為322.766億元。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指數型基金和ETF及其聯接基金的募集規模合計580億左右,約占建倉期基金總規模的70%,雖然股票型基金募集數量不少,但募集規模卻無法和指數型基金相抗衡。
此外,目前仍有13只基金正在發行,其中股票型基金6只,指數型基金4只,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QDII基金分別各1只。
“正在建倉中的基金資產為844億左右,加上正在募集的13只基金,總規模有望達到1700億左右。”好基匯基金體檢中心研究員汪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今年的三季報顯示,指數型基金倉位為95%左右,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3%,混合型股票平均倉位是70%,估計1700億中至少有80%,即大約1400億左右的資金將進入股市”。
大智慧金融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邢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近期基金集中發行給市場輸入了‘新鮮血液’,但這些基金何時下手或什么點位下手仍存在不確定性;最近新股也在加速發行,相對于市場擴容的規模和速度而言,新基金發行只能解燃眉之急。”
供求是否失衡?
市場資金的供給,主要包括銀行信貸、貿易順差和熱錢、新發基金、居民儲蓄搬家和券商自營業務,而需求方面則主要是IPO、大小非和增發、配股等再融資。
“市場的資金供給與貨幣流通速度有關,包括貨幣周轉帶來的資金的活躍程度,即M1和M2的相對關系。”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時偉翔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他看來,12月底資金會比較緊張,按照統計數據來看每年都是如此,但明年1月份會迎來信貸的密集發放,市場對此也有預期。明年上半年市場資金不會出現緊張狀況,尤其是一季度會相對寬松,經濟復蘇趨勢向好,資金活躍度就會提高,而2010年資金新增需求則是在房地產和制造業上。
“市場資金供給比較充裕,新發的基金又回到2007年的規模,入市資金比較多,這會托著市場往上走。”平安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分析師曹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同時,他認為市場供給充裕之所以沒有體現出來,主要是由于信貸到12月末就會不足,市場短期內還是會猶豫和疲軟,到明年1月份才會有所表現。
邢星認為,市場資金短期有失衡跡象,特別是新股發行數量擴大、大小非高位兌現潮不退,給資金面帶來壓力。年底將至,許多資金要趕在年終結算前撤離市場;從近期市場量能大幅萎縮可以看出,后續資金供給不足,大盤失去資金推動,市場可操作性難度在增加,“只賺指數不賺錢”的現象更為突出,部分資金撤離到一級市場打新,便造成一級市場中簽率低和二級市場縮量頹勢的局面。
與上述人士的看法不同,郭樹華則認為目前市場資金供求基本平衡,“從融資需求來講,發行的新股比較多,但是新基金發行帶來的資金也不少,市場并不怎么缺錢,承接力量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