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排名被叫停,不必再受“短期化業績”壓力困擾。
文/《投資與理財》記者 葉輝
基金短期排名曾經飽受詬病,它也困擾過不少基金經理,如今基金經理們終于可以放下包袱松一口氣了。證監會發布新規,對內地基金業“排名”設九大“緊箍咒”,要求對基金應進行長期評價,規定基金排名間隔不得少于3個月。
設九大“緊箍咒”
11月17日頒行的《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開列九大禁令:禁止對不同分類的基金作排名;禁止對同一分類中包含基金少于10只的基金和成立期不足36個月的基金進行評級;禁止對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進行評價。新規還禁止排名機構對處于建倉期的基金進行評級;評級期間不得少于36個月;基金評級的更新間隔不得少于3個月;單一收益指標排名期間不得少于3個月;單一收益指標排名的更新間隔不得少于1個月。
基金評級的征求意見稿于2009年8月份發布。與征求意見稿相比,最終確定的暫行辦法更為嚴格,與此前的“八不準”相比,新增了兩條禁令,即不允許基金評級機構對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進行評價,對基金、基金管理人評獎的評獎期間不得少于12個月。
此前,內地市場“基金排名”泛濫,基金評級、排名機構多達數十家,包括基金評級機構、券商和網站等。記者注意到,目前還能從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等機構查詢到單日單周的凈值增長率排名,不過,一個月后新規定實施,估計投資者將很難再查到3個月內基金的凈值排名了。
短期排名曾經困擾基金經理
根據排名選基金,已經成為不少人的習慣,這本無可厚非,誰的業績好我就買誰的基金,這是投資者的自由。不過,有些人對排名的熱衷程度,大大超出了基金經理的預料:他們不但看年度排名、月度排名,甚至連基金每天的漲跌都非常在意,做得好的時候沒什么,某一時間段排名落后馬上挨罵。有一次,記者聯系采訪深圳的一位基金經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非常委婉地拒絕了,并私下告訴記者:該基金雖然一直業績都不錯,但最近幾天表現不好,有些投資者就在網上論壇罵人,還很難聽,讓這位基金經理的心情很不好,不想接受采訪。
打開部分基金論壇,罵人的帖子比比皆是。少數投資者買了基金之后非常心急,巴不得它能像股票一樣天天漲停,一旦發現這只基金漲得慢排名落后,不滿情緒馬上開始發泄,他們賠錢之后不但罵基金經理,甚至連人家的八代祖宗也不忘“問候”。難怪一位記者同行在看了論壇帖子之后,感慨做基金經理也不容易,除了要有高超的投資能力,還得有超強的心理素質。
更有甚者,他們對新基金的“排名”也有要求,建倉期還沒結束就已經開始評價基金的“好壞”。這讓部分新基金的基金經理左右為難:倉位太輕吧,生怕錯過行情排名落后招投資者不滿,倉位太重吧又怕一調整就給給投資者一悶棍,反正左右不是人。
排名壓力之下,一些基金經理在業績落后之后,為了短期收益不得不當市場上“最大的散戶”,追漲殺跌,大炒短線。他們就像賭徒一樣,建倉一個股票后迅速拉升,然后拋掉,這種投機做法完全違背了基金長期投資的理念,有時操作不慎馬上讓投資人遭受巨大損失。
新規大受基金公司歡迎
禁止對基金進行短期排名的新規定出來之后,不少基金公司都表示歡迎。他們認為,注重考察基金產品的中長期收益,更有利于維護持有人利益。
博時基金副總裁李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暫行辦法》的推行,表明我國基金市場監管日益專業化,也將有助于基金行業進一步走向成熟,從而更好地維護廣大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據了解,博時基金一直不看重基金短期排名,他們公司內部也沒有用很短的期限去考核一個基金經理的業績,最短的考核期也要一年,一般是三年考核一次,每一年占不同的權重。
李全認為,《暫行辦法》中對于從事基金評價業務并公開發布評論的機構,制定了明確的約束條件,包括產品分類、同類型數量、成立時間等要素。每一項要求都體現了監管機構力圖實現基金評價業務長期性、公正性、全面性、客觀性、一致性和公開性的原則。新的評價規范,更注重考察基金產品的中長期收益,有利于減少投資組合為追求短期盈利擴大風險的行為,能夠促進基金市場的穩定發展,引導投資者正確認識基金業績的評估意義;而評級期間與收益指標的更新頻率適當放緩,同樣是為了降低對短期收益波動的夸大宣傳,使投資者了解到相對更加客觀的業績排名。
新規定實施之后,少數對基金經理有月度排名要求的做法恐怕也會改變,這等于為基金經理“減負”。業內人士認為,基金業績排名和評級的“長期化”,使得一些風格穩健、注重持續投資回報的基金機構和基金產品得以“浮出水面”。這不僅有利于引導基金持有人培養長期投資理念,也有利于促進中國內地基金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