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輝紅
自管理層7月叫停信托合同開戶以來,上半年火爆的陽光私募信托產品發行已經進入了“寒冬期”。但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一些信托公司仍存有一批“老賬戶”,一些私募基金通過這批賬戶實現了發行,不過使用這些賬戶代價不菲,最高者甚至繳納盈利部分的5%作為使用費。
稀缺的“賬戶”
信托通道被關閉至今已有近4個月時間,陽光信托發行的大門依然緊閉。但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在某信托公司網站上發現,從陽光私募信托通道被關閉至今,該信托公司已經發行了14只產品。他們是如何順利通關的呢?
正在謀求發行陽光私募信托產品的許先生說,該信托公司的這些賬戶可能是在通道被關之前開設的,是一些老賬戶,所以不存在申批問題。不過,私募基金要使用這些“老賬戶”發產品代價昂貴,最高者須繳納盈利部分5%作為使用費。他表示:“其實很多信托公司都存有少量老賬戶,但大多數要價較高。有的產品,我們本來可以賺18個點的,現在算下來,扣除使用費只能賺13個點。”
從該信托公司新近發行的產品來看,多是一些業績相當好的私募。據透露,還有一些新近崛起的私募新銳也在該信托公司的計劃當中。分析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和私募在賬戶使用費上要討價還價,從投資收益高的私募產品上無疑能獲取更多費用。
“重啟”需求強烈
中證登公司7月27日發文,對信托公司以信托合同到交易所開戶的方式頒布禁令。中證登叫停信托合同開戶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信托公司對于產品賬戶使用混亂。一家信托公司有關人士表示,IPO重啟之后,新規則要求合理設定單一網上申購賬戶的申購上限,原則上不超過本次網上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這給原有大量依靠資金量優勢盈利的打新股信托業務帶來了“麻煩”。
他說,“原來是資金量越多,打新的優勢越大,而在新規則下賬戶越多,中簽的機會越多。因此很多信托公司跑到中證登去開幾百甚至上千的賬戶打新股,或者把以前閑置下來的賬戶都用來打新股。這可能是監管層叫停信托開戶的直接原因。”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停止信托公司證券交易賬戶開立的時間不宜太長,這無論對私募基金行業的發展,還是對證券市場的建設來說都少有益處。
廣州一位私募人士說:“老賬戶之所以賣得這么離譜,卻又賣得這么好,還是跟市場需求有關。目前,私募界對陽光信托的發行的確都有些迫不及待,因為之前我們都跟好多客戶簽訂了合同,資金也已到位,但通道卻無法使用,這令我們左右為難。”
據了解,自從暫停開設信托證券賬戶以來,私募管理人為避免客戶流失而預期或延期成立產品,但有一些私募已經募集到的資金不可能只存放在銀行,更不可能取消產品把資金退還給客戶。尋找投資品種,成了目前私募必須面對的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