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湉湉 方 麗
本報訊 盡管入市時間尚淺,一對多業績分化已現。證券時報記者首次從多家銀行渠道獲悉,有收益較高的一對多產品凈值已經超過1.10元,跑贏了同期所有公募基金;而有的產品收益僅1%,遠不及同期公募產品。同時,由于“一對多”是近期市場熱點,一些由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銀行理財產品也號稱“類一對多”,搭車叫賣。
一對多收益超10%
剛剛起航的一對多產品遇上了近來市場的“好天氣”,有一只入市1個多月的產品,收益已經超過10%。
記者根據某銀行客戶經理提供的最新數據來看,截至11月6日,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托管在該行的一對多產品凈值為1.103元。據了解,該產品成立于9月24日,10月初入市運作。記者查閱天相發現,在9月20—30日成立的公募基金中,沒有一只產品的同期收益超過10%,其中還包括了指數型基金。“一對多產品的收益每周會披露一次,這個最新凈值距離現在已經有好多天了,加上最近幾個交易日的變動,有可能收益更高了。”業內人士透露,最近入市的一對多產品適逢良好的市場時機,大部分產品都獲得了超過3%的收益。
不過,一對多產品的業績差距正在拉開。前述銀行在10月12日發行了國內一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對多產品,其在11月6日的凈值為1.01元,顯然建倉速度較慢。而據另一家銀行客戶經理介紹,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旗下2只一對多產品分別于9月30日、10月27日結束發行,在11月11日的凈值分別為1.0660元、1.0120元。而對比同期的公募基金業績來看,這兩只一對多產品在業績領先優勢并不明顯,比如,成立于10月28日的中郵核心優勢,11月11日的凈值收益為3.7%。
“類一對多”產品搭車叫賣
由于一對多是近期市場熱點,一些由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類一對多”產品,也在銀行渠道搭車叫賣。
“你要咨詢一對多嗎?我們這里有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產品,和一對多一樣的,都是基金公司負責投資,門檻只要50萬。”上周五,記者在向某銀行客戶經理咨詢時,多次聽到有關對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推薦。
事實上,包括陽光私募在內的銀信產品和基金一對多實質上都是私募類的產品。“它們在產品類型上并沒有多大區別,僅是費率或者投資門檻上稍有差異。鑒于近期投資者對一對多關注較多,銀信理財產品號稱‘類一對多’進行營銷也在情理之中。”有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說。
業內人士稱,“一對多”作為新生事物,過往業績參照較少,投資者對“一對多”的了解大部分仍限于產品契約。事實上,市場上早已存在著“類一對多”產品,即由基金公司擔任投資管理顧問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以通過基金公司擔任的“投顧”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來分析選擇基金公司的“一對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