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賬戶受限 產品發行計劃夭折
證券時報記者 張 寧
本報訊 新設信托產品證券賬戶的暫停開設,使得證券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銳減,這也促使業內開始探討新的生存之道。記者獲悉,位于深圳的一些私募基金經理正在探討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發起設立證券投資私募基金的可行性。
根據WIND統計顯示,10月份在信托平臺上發行的證券信托產品數量僅為11個,相比9月份減少了18個,整體發行數量創年內新低;而產品成立的數量為12個,比9月份也驟然減少了23個。
事實上,據記者從部分私募機構了解到,由于相關部門暫停了新設信托產品證券賬戶的開設,一些私募發行新產品的計劃未能順利實現。目前發行新產品的私募實質上多為之前已經開設好的賬戶。從成立產品的推介期看,這些產品大部分是幾個月前就開始推介,直到本月才宣布成立。
如果對比市場目前的公募基金“一對多”專戶理財產品的火熱發行,則更顯私募的無奈。統計顯示,目前專戶“一對多”已有約百只產品,僅在開閘當月的9月份就有60多只“一對多”產品獲批。
對于目前市場上的現狀,多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希望盡早放開信托產品證券賬戶的開設。此外,深圳的一些私募基金經理也對記者提出另一種陽光化方式,即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發起設立證券投資私募基金。給其帶來這種憧憬的動因,則是日前傳出的“證監會擬對《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的部分條款進行修改,其中包括合伙企業可以開設股東賬戶”。
雖然監管層此舉的本意是解決有限合伙制創投退出難的問題,但上述私募人士認為,只要能夠解決開戶問題,借道這種路徑,私募機構一樣可實現陽光化運作。他認為,與傳統地下的代客理財形式相比,有限合伙模式本身就存在的業績掛鉤制度,完全可以解決困擾業內已久的因保底分成條款引起的委托理財糾紛。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介紹說,對于歐美的私募基金,有限合伙制早就作為一種成熟的組織形式存在。投資者能夠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投入資金并承擔有限責任,而基金管理人則以少量資金介入成為普通合伙人并承擔無限責任,并具體負責投入資金的運作,按照合伙協議的約定收取管理費。
他認為,客觀上基金管理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是對投資者利益的進一步保護。同時,對合伙企業不重復征稅制度,使得私募基金中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合法享受證券投資收益的免稅優惠,這符合私募基金投資者的利益。
據了解,有限合伙模式的私募在國內也并非沒有先例,如業內聞名的上海朱雀就是以有限合伙企業模式存在,但由于監管層尚未放開有限合伙企業開設證券賬戶的問題,目前該公司旗下的10只產品均為證券信托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