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基金經理的光環使其成為資本市場最令人艷羨的頭銜之一,然而作為剛剛發展不過才十年的行業而言,基金經理的頻繁跳槽也成為資本市場“普遍現象”之一。聚源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共發生了127例基金變更基金經理的情況。
“跳槽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職業生涯發展,原來所在的公司規模相對較小,總感覺有點施展不開手腳。”一名現在南方某基金擔任基金經理的人士表示,此前,他所在的公司盡管無論從待遇還是氛圍上感覺都不錯,而且所管理的基金規模相對較小,容易操作,但是有一段時間市場不好,規模被贖回得越來越小,自己甚至覺得“無事可做”。
聚源數據統計顯示,基金經理主要集中在“60后”、“70后”兩個階段,其中這些基金經理的崗位平均累計服務期僅分別為4.28年和4年。
一名曾在某基金公司任職的人士表示,離開基金公司投研的崗位還是因為壓力過大。基金公司的排名壓力、業績壓力以及規模壓力都給基金經理帶來了很多的“苦惱”,有的時候規模不容易操作,但是在業內認可度可能就不會那么高了。
“做私募不是我所喜歡的。”這位已經離職的人士笑稱,錢可能賺得更多,但是壓力還是不會小。現在所在的機構可能錢沒有在基金公司的時候那么多,但是已經少了許多煩惱,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休養生息”。
作為年薪讓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基金經理而言,跳槽的經濟因素可能并不是主要的。上述兩名人士都指出,目前基金行業處于大發展的時候,人才的稀缺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普遍現象,然而從內部培養顯然還遠遠不能夠填補這個空白,因此爭奪基金經理人才也成為各家基金公司“暗戰”的目標。
從今年基金經理變更的情況來看,從公募到公募似乎仍是基金經理跳槽的主要方向。
據統計,今年共發生了127例基金變更基金經理,包括華寶興業原知名基金經理魏東履新國聯安投資總監,景順長城原投資總監王新艷履新建信基金投資總監。此外,不少基金經理在跳槽后也完成了由基金經理向投資總監轉變的過程,申萬巴黎新經濟原基金經理常永濤跳槽之后,就成為了天治基金的投資總監。
剛剛完成對基金經理招聘的一名基金公司負責人告訴CBN,現在尤其是富有經驗的基金經理很難尋找,盡管此前公司內部的一些行業研究員升任了基金經理或者基金經理助理,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有成熟的基金經理加盟,這樣可以保持基金的穩定,同時也希望借此改變基金的投資風格,并提高基金的收益。而基金經理作為行業內的中堅力量,在行業內流動可能更符合其追求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