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娜
今年6月前后,證監會曾發文對“打新”規則進行改動,旨在向中小投資者傾斜,體現公平的原則,過往的機構獨有的大資金優勢被削弱。
然而,從目前來看,這一變動的效果恐怕仍要打些折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近了解到,機構資金雖然對網上和網下申購只能“二選一”,但其仍可以借助渠道充分發揮自身的資金優勢,比如通過基金公司的專戶理財和企業年金(交由基金公司管理)來完成。
目前,這些機構多賬戶打新有效通道已經得到基金公司方面的確認。
“拆分”資金提高中簽率
由于認購新股規定的改變,自IPO重啟以來,機構表現出與以往大為“不同”的熱情。
滬上某基金公司從事企業年金計劃管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理論上,雖然打新規則規定機構每次只能用一個賬戶打新。不過,機構資金仍可通過在基金公司開立專戶或將企業年金分配在多家基金公司的方式,進而通過多個賬戶參與新股申購。
某已獲批專戶資格的基金公司專戶人員也坦然表示,上述這種方式使得機構在打新會擁有一定的優勢。由于目前發行中小板股和創業板股規模都比較小,只需要少量的資金就可以頂格申購。多個賬戶的使用,就使得機構資金的利用率大幅提高,進而在小盤股上具有了一定的資金優勢,中簽率會有所提高。而在過去剛剛發行的第二批創業板,只需要298萬元資金就可以打滿。
事實上,這種方式不僅僅存在于基金公司中,借道券商也一樣可以使機構擁有多個賬戶,從而實現多個賬戶申購新股。
“而就目前現有新規而言,借道上述方式打新無疑是合規的,只是目前管理層還沒有監管到。”某業內人士私下表示。
企業年金重復現身打新名單
近期新股的網下配售名單顯示,同一家企業的年金往往同時交給幾家基金公司或券商打理,這樣,一家企業的年金就會被“合理”地分為多個賬戶。在打新時,就出現了來自一家企業年金的多個賬戶同時申購的情況。
以圣農發展為例,該公司的網下配售名單顯示,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企業年金計劃被“拆分”參與申購,一個是委托給中金公司的組合,另外一個則是委托給富國基金的企業債組合;聯想集團公司的企業年金也分別以2009保本組合和穩健成長兩種類型出現。南方電網、馬鋼等多家企業的年金計劃也同樣如此。
而在目前完成首發的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也有此類現象發生。以愛爾眼科為例,工行、建行、招行等企業的年金計劃賬戶也多次出現,只是管理方不同而已;在齊心文具的網下配售名單中,山西晉城無煙煤礦集團公司企業年金計劃、云南冶金集團總公司的企業年金等賬戶也是重復出現。
同時,機構還可通過在基金公司開立專戶進而參與新股申購,來提高動用的資金量,達到提升“中簽率”的目的。
高收益下的“合法漏洞”
某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只能看到新股網下的配售名單,而網下配售名單中已經出現一個法人多個賬戶打新的情況,那么在網上定價出現多個賬戶打新的現象顯然不能排除。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已成立的基金專戶一對多產品中,已有部分產品選擇了網上申購的方式申購新股。
“借道”基金公司的專戶和企業年金的多賬戶打新,能給機構帶來多少超額收益呢?
有市場分析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算了一筆細賬。該分析人士表示,以大盤股中國建筑為例,其發行價為4.18元/股,申購上限為700萬股,網上中簽率為2.83%。假設某企業年金資金總量為5億元,若采取單一賬戶申購,頂格申購可動用資金僅為3000萬元,成功獲配的股數將為20萬股左右。
如果該企業將5億元的企業年金“拆分為十”,以企業年金計劃的形式交由10家基金打理,該企業年金中參與打新的資金可大幅提高至3億元。
很顯然,“借道”專戶和企業年金計劃等方式,機構資金的利用率大幅提高,收益也將陡然增加。與打新收益相比,基金公司所收付管理費、托管費以及業績報酬費等費用幾乎是九牛一毛。
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在新股的網下配售中,機構資金“拆分”求簽的現象已然非常常見。但他同時表示,在現有體制下,機構資金借道基金公司的方式是合法的,這是“打新”制度下的合法化“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