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研究員 劉宗源
A股市場瞬息萬變,基金經理的投資方式也有各式各樣演繹。有人在牛市中一馬當先,有人更擅長應對熊市,也有人在各個階段都保持了良好的收益水平。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對“基金經理賺錢榜”進行細化,將統計區間分為近一年、近兩年和近三年,截止時間均為今年二季度末,按照這三個階段分別統計基金經理的凈收益,可以更加公平地比較出其賺錢能力的差別。
面對不同的市場環境,基金經理也遞交了各不相同的答卷。從整體研究結果來看,統計時間越長,基金經理獲得正收益的幾率就越高。
列入最近一年凈收益排名的基金經理共329人,平均凈收益為-15億元。其中88人獲得正收益,占總數的27%;237人獲得負收益,占總人數的72%。
列入最近兩年凈收益排名的基金經理共229名,平均凈收益為1.77億元。其中133人獲得正收益,占總數的58%;94人獲得負收益,占41%。
列入最近三年凈收益排名的基金經理共140人,平均凈收益為13.51億元,其中105人獲得正收益,占75%;35人獲得負收益,占25%。
近一年:非權益類基金占優
A股市場峰回路轉,基金經理也絕處逢生。從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二季度末,大盤演繹了V字形反轉走勢。
上證綜指從2008年7月初的2743點跌至10月底的1664點,再由此觸底反彈,截至今年6月30日,收于2959點,一年間漲幅約為17%。如果從1664點算起,上證綜指漲幅超過70%。
既然大盤上漲了17%,那么股票型基金是否也隨之獲得出色的表現,并在各類基金中撥得頭籌?
事實并非如此。經過《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的統計,累計凈收益處于前列的主要是非權益類的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近一年來基金經理凈收益前30名中,非權益類基金經理占據20席。
在“近一年基金經理賺錢榜”中名列第一的是華夏基金公司的韓會永。其管理的華夏債券和華夏希望債券基金共實現凈收益15.65億元,而權益類基金只能望其項背。
此外,在榜單前10名中,還有5名是非權益類基金經理,他們分別是交銀施羅德基金的李家春和陳曉秋、工銀瑞信的杜海濤、華夏基金的曲波和嘉實基金的吳洪堅。
其中,近一年內凈收益超過10億元的全部是非權益類基金經理,除了韓會永外,李家春和陳曉秋管理交銀施羅德貨幣和交銀增利債券,累計凈收益為13億元;杜海濤管理的工銀瑞信貨幣和工銀瑞信增強收益,累計凈收益為10.36億元。
進入前10名的權益類基金經理分別是嘉實基金公司的黨開宇和劉紅輝、農銀匯理的欒杰和華夏基金公司的鄭煜。
黨開宇和劉紅輝能夠進入前10名主要得益于其管理的嘉實研究精選,近一年該基金的累計收益高達7億元,2008年三季度以來的4個季度分別獲得凈收益-0.76億元、0.62億元、3.09億元和4.76億元。
從凈值增長率來看,嘉實研究斬獲頗豐。該基金于2008年5月27日成立,當時上證指數在3400點附近,截至今年8月25日,大盤大約下跌了13%,而該基金同期的復權單位凈值上漲了56%。
在近一年累計凈收益排在倒數的后30名中全部是偏股型基金經理,其中包含了眾多QDII基金經理,如管理上投摩根亞太優勢的楊逸楓、張軍,管理嘉實海外基金的李凱,以及管理南方全球精選的謝偉鴻、李浩東等。
處在倒數第一名的中郵核心成長基金經理盛軍,和管理QDII的基金經理一樣不幸,近一年凈虧損111億元。他在全球經濟下滑和A股市場步入大熊市時開始管理該基金,并且一下子肩負了幾百億資金的重任,因此虧損數字如此觸目驚心,這個虧損數字也許他今后一輩子也難以賺回來。
近兩年:大公司排名居前
最近兩年,A股市場亦經歷大喜大悲。2007年三季度上證綜指還在像脫韁的野馬般狂奔,從3800點直沖5500點,而從四季度開始臉色驟變,在突破6000點后便表演了一場深度“蹦極”,歷時一年多時間僅剩1600余點,跌幅高達70%,今年股指又被猛然“彈”了上來。
據《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完整經歷了這場“蹦極”的基金經理共有229人。盡管市場“蹦極”并未反彈至初始高度,仍有133位基金經理獲得了正收益。
位居“近兩年基金經理賺錢榜”前30名的主要是在大型基金公司任職的基金經理,其中17位基金經理來自前5大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公司占5席、嘉實和南方基金公司各占4席、易方達基金公司占3席, 博時基金公司占1席。
處在前10名的基金經理分別是嘉實基金的鄒唯、黨開宇、邵健和劉熹,易方達基金的伍衛和陳志民,華夏基金的劉文動和鞏懷志,華安基金的陳俏宇,工銀瑞信基金的楊建勛。
嘉實基金有4名基金經理進入前十名,這主要因為從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他們共同管理了嘉實策略精選,而期間大部分屬于牛市行情,并且嘉實策略規模龐大,獲得凈收益較高。2008年2月后,該基金由邵健一人管理。
相比之下,也有94位基金經理被激烈的“蹦極”運動耍得暈頭轉向。他們在這兩年的基金管理中顆粒無收,甚至賠去不少本金。
廣發聚豐基金經理易陽方位列虧損榜首,兩年內凈虧損108億元。凈虧損額超過100億元的還有大成基金的施永輝、匯添富基金的龐颯和蘇競。
造成大面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牛市中基金管理規模的膨脹。在2008年的市場暴跌階段,一些基金公司不僅將前期獲利全部吐出,而且后期進入的本金部分也成為這些基金經理的“學費”。
例如,大成基金施永輝管理的大成藍籌穩健基金,截至2007年6月底,總份額為4.5億份,2007年8月為了擴大規模基金進行大比例分紅,截至三季度末其規模擴大至183億份,達到此前的40倍。此后該基金的凈收益表現證明,施永輝管理該基金顯得力不從心,短短1年多時間里虧損額超過100億元,也就是說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分紅營銷吸引進入的本金已經縮水一半。
近三年:黨開宇居前,易陽方殿后
時間是檢驗基金經理的標尺,從基金經理任職時間可以明顯看出,管理基金時間越長,出現凈虧損的概率就會越小。近三年基金經理凈收益統計顯示,僅有25%的基金經理收益為負值。
從2006年三季度至今年二季度,A股市場度過了一輪完整的牛熊更替,不僅有讓基金經理興奮不已的大牛市,也有哀聲遍野的大熊市,今年還出現了絕處逢生般的反彈行情,能完整經歷本輪牛熊的基金經理也獲得了寶貴的管理經驗。
進入“近三年基金經理賺錢榜”前30名的基本上屬于牛熊“通吃”的基金經理。排在前10名的分別是嘉實基金的黨開宇和邵健,南方基金的蘇彥祝,易方達基金的吳欣榮和陳志民,工銀瑞信的張翎和楊建勛,華安基金的尚志民,華夏基金的劉文動和鞏懷志。
其中黨開宇在近一年、近兩年和近三年賺錢榜上均躋身前10名;此外,同時進入近兩年和近三年賺錢榜的基金經理還有邵健、陳志民、楊建勛、劉文動和鞏懷志。
同樣是經歷了長達三年的時間,依然有35位基金經理凈收益為負數,這樣的基金經理實難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取得負收益最多的10名基金經理分別是大成基金的施永輝和何光明、廣發基金的易陽方和陳仕德、融通基金的劉模林、匯添富基金的龐颯、長城基金的楊建華、友邦華泰的梁豐、博時基金的楊銳和富國基金的畢天宇。
其中廣發基金易陽方在近一年、近兩年和近三年賺錢榜上均位列倒數前5名,投資管理能力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