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岳永明
在華夏基金公司旗下的眾多基金經理中,華夏成長基金經理鞏懷志較少受到媒體的關注,這一方面與他低調的個性有關,另一方面也因為他管理的基金表現得“不溫不火”——不十分搶眼,也不會與同類基金的平均值偏離很多,業績基本處在中等偏上水平。
在《投資者報》8月17日獨家推出的“基金經理賺錢榜”中,鞏懷志以90億元的總收益排在454位基金經理的第9位。
接觸過鞏懷志的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鞏懷志做事認真、穩重,而這種作風也在投資上得到體現。就像他管理的華夏成長,一路穩扎穩打,看起來上漲速度不快,但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其“慢!弊邉荼泔@露出來。
華夏成長是鞏懷志管理時間最長的基金。他在2005年進入華夏基金公司后,同年10月,即從王亞偉手中接過華夏成長單獨管理至今,該基金為他貢獻了55億元凈利潤。通過分析華夏成長的操作路徑,可以一窺鞏懷志的投資邏輯。
抗跌能力強
和市場上一些大起大落的基金不同,“穩健”成為華夏成長最主要的特征。該基金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強,在熊市中表現出了良好的抗跌性。
2008年上證綜指大幅下跌65%,而華夏成長下跌44%,排在124只可比基金的第16位。無獨有偶,在上證綜指2009年8月4日至31日股指大跌21%的情況下,華夏成長僅下跌10%。
牛市中抓住賺錢機會,熊市中有效控制損失,這讓鞏懷志的總體收益名列前茅。
從2006年一季度到2009年二季度的14個季度中,鞏懷志管理的華夏成長有10個季度賺錢,僅4個季度賠錢。2006年至2007年大牛市中,他一共賺取了70億元的凈利潤,其中,在2007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就獲得了50億元凈利潤;而在熊市中,他虧損的數額相對較少,2008年二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4個季度虧損,累計虧損額為26.6億元,因此在整體上取得了正收益。
2007年10月16日大盤從6124高點下跌到2008年一季度末的3472點,跌幅達43%, 而華夏成長在2007年四季度和2008年一季度分別取得15億元、5億元的收益。
自成立以來,該基金的規模也在穩步擴大,2006年一季度為21億份,到2009年二季度已經達到85億份。
靈活配置資產
華夏成長基金在契約中規定:投資于股票、債券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資產總值的80%,投資于債券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20%。也就是說該基金投資股票的空間只有20%的浮動余地。然而鞏懷志正是利用這有限的空間,在市場波動中靈活配置資產。在牛市中把股票倉位調到最高,在大熊市中又把債券倉位調到最高。
在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里,華夏成長的債券倉位一直處于20%的契約底線,股票倉位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78%左右。
在大盤持續上漲中盡享牛市盛宴的鞏懷志,在大熊市到來后迅速調整倉位。 2008年二季度,華夏成長的股票倉位已經從前一季度的76%大幅下降到64%。
2009年一季度上證綜指大幅上升30%,華夏成長債券倉位一度超越20%下限,迅速從2008年四季度的30%大幅下降到19.97%,同時股票倉位從2008年四季度的68%大幅上升到79%上限水平。
由于順勢調整了股票和基金的配置比例,華夏成長在2008年大熊市中僅虧損18億元,成功保住了大部分牛市收益。
跟隨市場節奏
2008年四季度,華夏成長開始加倉金融板塊,其占比從2008年三季度的4.9%迅速上升一倍,達到9.8%,當時金融股的估值正處于最低水平。但2009年一季度,大盤藍籌股并沒有搶眼表現,直到五月份,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才開始發力。
就在銀行股啟動的時候,華夏成長金融保險業占基金凈值比例迅速提升至24.6%,重倉股中銀行股的數量,也從2009年一季度的兩只增加至5只。二季度末,招商銀行以6.24%凈值比例排在華夏成長10大重倉股的第一位,同時進入前10大重倉股的還有交通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和北京銀行。
同樣在今年,鞏懷志還搭上了地產股的上漲“快車”。 一季度末,華夏成長房地產配置比重從2008年底的2.7%上升到8.99%,并重倉持有中華企業、張江高科、億城股份、北京城建4只地產股。一季度地產股指數大漲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