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易非 深圳報道
在交銀施羅德上證180公司治理ETF及聯接基金發售之際,博時基金又獲得了使用上證超級大盤指數開發ETF的授權,即將開發上證超級大盤指數ETF產品。
基金業人士分析說,ETF的持續擴容或將緩解每到市場下跌時,基金銷售就遭到“冷遇”的局面,有利于改進中國基金市場的質和量。
ETF擴容空間相當大
相對于一般的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由于其獨特的一、二級市場交易機制的設計,使得指數投資更為公平便捷,基金的價格發現機制更為完善。
從國際上來看,自從1993年道富公司和AMEX正式推出真正意義上的ETF產品以來,ETF在全球得到了迅速發展。根據BGI的最新統計,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球共有1707只ETF,在全球42個交易所掛牌交易,總數達3066只(包括交叉掛牌),這些ETFs由全球93個資產管理公司負責管理運作,資產規模總額達到7890億美元。ETFs已經成為全球投資基金中的重要品種之一。
資料顯示,在這些產品中,從涵蓋的市場、類型及風格來看,既有細分行業的ETF,又有產業、國家、全球的ETF;從風格來看,ETF覆蓋了成長、價值、大、中、小盤等各種投資風格;從資產類別來看,包括了貨幣市場ETF、債券市場ETF、股票市場ETF和商品市場ETF。
我國的ETF產品則只是剛起步。目前僅有6只,分別為深100ETF、中小板ETF、50ETF、180ETF、紅利ETF和央企ETF,算上交銀施羅德上證180ETF及聯接基金以及博時上證超級大盤指數ETF,也僅有9只。業內人士認為ETF發展的空間會相當大。
提升基金市場質和量
在研究人士看來,每到市場下跌時,國內的基金業就陷入了銷售困局。大力開發ETF之后,這個問題也許將得到緩解。有資料顯示,雖然2008年是股市的重災之年,但全球ETF卻處于歷史最快的發展時期,2008年全球共同基金(不包括ETF)凈銷售為負的2567億美元,ETF卻實現了凈銷售正1875億美元,是唯一實現資金凈流入的基金資產類別。
ETF的大擴容與中國證券市場的完善是不分開的。比如近期擬推出的上證超級大盤ETF,就是伴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資本市場制度不斷完善,中國證券市場逐漸涌現出了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規模大、盈利能力強的超大型上市公司,上證超級大盤指數的編制和發布正是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代表此類企業的藍籌組合。
業內人士表示,ETF在中國的大擴容將顯著改進中國基金市場的質和量。越來越多種類ETF的推出,將有助于完善基金業的產品線,滿足不同投資喜好、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同時使市場更加成熟有效,活躍交易。此外,有消息人士稱,跨境ETF也有望于年內推出,這樣可以為各地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渠道與市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