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迅觀點集錄
●投資的大敵是主觀意識太強,投資人首先具備的素質就是客觀冷靜,擁有一份檢視自己的清醒和否定自己的勇氣。
●如果大家都認可一些指標了,這些指標對市場具有反向作用,因此要學新的東西,有新的體會才行,沒有新的體會依靠老方法總會在某一次出現新的問題。
●集體決策主要是防范風險的,并不是靠集體決策決策出一個多么好的主意來,好主意都是非常特殊的。
●長期與信任的人保持合作,這樣就可以將邊際成本降到最低。
在深圳諾德中心的22樓,深圳新同方投資公司中國庭院式辦公室內,大捧的插花勃勃盛開,淡雅恬靜的水彩畫無聲訴說著主人的心境,董事長劉迅平和淡定地講述了新同方的蝶變十年。
新同方的十年其實也是一個私募從當年的炒股大戶走向正規資產管理公司的十年,從它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國私募業的發展軌跡,它在十年歷練中總結的生存法則對于目前正掙扎在水深火熱當中的投資機構和個人都有借鑒意義,惟其如此,一個私募的十年才更有意義。
⊙記者 屈紅燕 ○編輯 朱紹勇
香港洗禮
“這十年可以分為前五年和后五年,前五年是草莽江湖相當于炒股大戶階段,后五年確立了要做正規資產管理公司的思路,其中的拐點是2003年我們轉戰香港后理念脫胎換骨。”劉迅說。
時針回撥到90年代初,劉迅1991年清華大學經濟信息管理專業畢業后進入長城財務公司工作,90年代初我國新生的證券市場方興未艾,當時各財務公司紛紛設立營業部,因為劉迅曾籌備過長城集團旗下長城電腦的上市工作,在這一浪潮下年輕富有經驗的劉迅自然被派到深圳負責深圳營業部的籌備工作,從此與股市接下不解之緣。
但是年輕的心總是懷著創業的夢想,隨著時機的成熟,劉迅和幾位同學1998年設立了新同方投資公司。“最早只有我們9個同學包括大學時我們的班主任把積攢下來的積蓄大概幾十萬元湊到一起,形式相當于炒股的大戶。”大家的出發點也非常單純,證券投資是一個靠智慧尋找機會的行業,通過閱讀資料、公司調研,就能通過投資獲得投資收益,避免了介入太多的工商、稅務等繁雜瑣事。
在股改之前,由于股市基礎制度的不完善,造成股市坐莊大行其道,如莊家呂梁、操縱新疆德隆等老三股的唐萬新成為那個時代的風云人物,因此跟莊和做波段、看圖形成為當時炒股的主流模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劉迅所在的新同方公司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草莽江湖、各顯神通私募中的一員。
2003年因為看到不全流通的股市估值高企和隨時掉下來的國有股減持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劉迅感覺在內地二級市場炒股已經走到了絕境,開始轉戰香港,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歷程,也是新同方從草莽英雄走向正規資產管理公司的起點。
轉戰到香港后,劉迅發現面對國際化的市場,內地的一些方法完全不適用了。劉迅說,“比如認購新股當初在A股市場一些比較好的盈利模式,但是在香港情況完全不一樣,我們可能買的發行價是三毛錢,最高漲到過三毛二,但最后跌到一毛五,跌到七分錢都是有可能的。”再如,當年在A股市場跌破凈資產就是很好的買入機會,但是香港市場卻不認這一套,香港市場一半以上的股票價格都在凈資產之下,相當多的股票相當于按照凈資產的4折在銷售。這就逼迫劉迅學習香港這個以國際資本為主的成熟資本市場是波動的規律。
此后在與海外對沖基金的合作中,劉迅更是堅定地拋棄了此前做炒股大戶的思路,變身正規的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的策略部、研究部、交易部、風險管理委員會、電腦管理部也在那時開始設立,這些部門的分權制衡讓公司的發展走上理性健康的道路。
不得不提的是,香港事實上成為了許多內地私募探索發展道路的市場。“陽光私募”第一人趙丹陽、同威資產管理公司的李馳、林園等后來在牛市中聲名鵲起的私募都是劉迅當時在香港調研時經常碰到的人物。提起同道中人趙丹陽,劉迅認為私募界應該感謝他,2003年劉迅在香港一場股東會議時首次遇見趙丹陽,當時趙丹陽首先是在香港的國泰君安做私募,之后回到國內通過深國投發行陽光私募產品,首開陽光私募的先河。“在《參考消息》上看到‘赤子之心’陽光私募產品的廣告,非常震動,原本的私募只是炒炒股票,資產管理業務原來一直為國家嚴格把控、限制,只能是由機構、國有資本來從事的業務,私人是不能染指的,通過這種渠道我可以開始我投資生涯的另一個里程了。”
2005年看到A股估值成為了全球洼地,劉迅殺回A股市場。
在否定中前行
在十年的歷練中,劉迅和他的新同方公司沉淀了一些習慣,這些習慣已經無聲地融入了公司的文化,成為生存法則。
在公司五周年總結的時候,劉迅和幾個董事曾經將核心經驗歸結為兩點:一是首先要做自己有認識的事情,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對公司的研究更深,對未來的把握更大;“對于任何一個進股票池的公司,都有公司的幾個負責人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判斷,比如我主要負責從競爭對手的角度進行研究,還有一位負責人從財務角度,另外一位負責人從管理層的角度進行研究等,這樣多角度、全面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片面認識、主觀判斷的情況,不會遺漏掉公司可能面臨的重大風險。”劉迅闡述到。
二是在否定中前行,保持一份否定自己的警覺。這就是說在做自己有認識的事情時肯定自己一大部分是正確的,但如果萬一自己做錯了可以馬上改過。比如對于2008年的市場就需要判斷面臨的是大的經濟拐點還是小的經濟拐點,開始的時候新同方還是判斷經濟形勢僅僅是一個小調整,通過投資主要以低市盈率品種為主的策略可以對抗,但是到了去年一、二月份之后,就判斷這樣的經濟形勢絕不是小的拐點,下定決心開始否定自己,做出了及時的、決斷的空倉操作。“投資的大敵是主觀意識太強,投資人首先具備的素質就是客觀冷靜,擁有一份檢視自己的清醒和否定自己的勇氣。”
2008年四月份新同方在深圳華僑城召開十周年慶典,“在否定中前行”依然是公司的主題。劉迅面對公司的員工和客戶等80余人,發表演說稱“我們又重新開始了一段旅程,十年前我們面對的是亞洲金融危機,十年后我們面對的是新的危機,從微觀角度來看老的經營、發展的模式是已經走到頭了,包括社會經濟、金融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了,可能需要新的經營模式來改變增長方式了,我們的估值方法、行業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老的模式上了,要有新的突破才能有長足的發展。所以大家要‘創造未來’,沒有創造性的、沒有新的方式出來,我們未來可能就沒有前面十年的發展那么好。”
雖然核心的投資智慧很少能改變的,但具體的投資方法卻是需要變革的。劉迅說,沒有變革是不行的,但是盲目創新也是不行的,在保持核心的理念的同時也要有創新的基因才行,尤其是在大的形勢變化的之時,如果沒有創新可能會很快被市場大浪淘沙般的淘汰掉。
投資生活如一
在這個已年滿十一歲的私募基金身上,我們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它的投資和生活堅持著如一的原則,說明它的文化滲透到公司的各個方面,文化與制度一道發揮著強大的作用。
新同方的行政部有一個密密麻麻的記錄,內容是公司在每年的旅游中碰到的問題,解決方法,這樣就避免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誤。同樣,從自己的錯誤和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也是新同方投資的重要原則。
劉迅說,在新同方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犯錯記錄,包括當時投資的誤判都有記錄,其實做這一行大家的水平一開始都差不多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會從碰到的事情中善于總結,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積累,這就是經驗。“事情既然發生了,下次就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不應再支付重復的成本了。這是事后檢討,事后我們要檢討自己的失誤、也要總結別人的錯誤,比如我們對次貸危機中AIG、雷曼、中信泰富的失誤都進行過深入分析,以便于我們總結制訂以后的規則。”
雖然新同方搬了四次家,但公司布置的設計師卻是同一個人,打掃衛生的阿姨也沒有變過,周三集體活動的羽毛球館也始終是一個老板的,這股勁頭有點像股神巴菲特始終就吃一個麥當勞店里的漢堡包,“長期與信任的人保持合作,這樣就可以將邊際成本降到最低。”在新同方十年慶典上,劉迅說:“我希望我用我始終如一的行事方法為合作伙伴們帶來財富的增長,讓員工們能有長期的、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并在精神上、身心上給予更豐富、更精彩的安排。”劉迅引用老摩根在國會山聽證會上的答辯說明了財富管理需要基于對品格信任的基礎上:19世紀末葉,摩根以其個人魅力和家族財富挽救了瀕臨崩潰的美國政府信用。在一次國會聽證會上,當他被問到“商業信貸的決定因素主要是貸款者的金錢還是財富”的時候,老摩根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是,先生,最重要的是品德。”
“凡事要有個算計”是劉迅常說的一句話,在投資的時候這句話可以杜絕盲目跟風,在管理公司的時候這句話也非常有用。2008年是非常慘淡的一年,大盤跌幅高達70%,如果調整持續兩到三年,相信倒下的私募會更多。但是新同方卻比較悠然,因為公司早就在財務上做了未來20年準備安排,就是說未來20年沒有一分錢的進項也不會影響到公司的生存。劉迅說,做出這一安排主要受到微軟公司的啟示,微軟公司在財務上做了未來5年的安排,能保證公司在沒有新產品、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正常運營。“我不想讓大家在市場波動時就有了生存壓力,大家真正的壓力就是工作和業務上的壓力,要不斷地提高自己、修正自己才是唯一需要考慮的。”
因為成立之初新同方就類似一個同學會的性質,這一烙印至今依然深刻,集體決策也是新同方的一種防范風險的方式。據介紹,在一個股票進入股票池之前,總共有交易部、策略部、研究部,基金經理等七八個人參與投票,風險票是一票否決,無論誰處于何種風險的原因都可以通過按下風險按鈕否決這只股票進入股票池。
“集體決策主要是防范風險的,并不是靠集體決策決策出一個多么好的主意來,好主意都是非常特殊的,因此集體決策的原則我們不適用在操作層面,不是股票買和賣,而是進入股票池和對策略上的把握。比如一個損失已經達到了需要集體決策或者討論的地步,我們就召開一個集體會議,幫助克服一些主觀的因素。”劉迅說,如果沒有人監督的話,可能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絕對正確的,就不會多角度的考慮問題,就不會決然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是一個團隊的話,團隊里的成員討論時是多觀點的,觀點之間會有交叉,就會提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