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782億<880億:454位基金經理5年賺不回管理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4日 18:37  投資者報

  誰是賺錢最多的基金經理?是那些明星基金經理,還是管理著最高基金凈值的人?

  答案可不是說Yes或No那么簡單。

  這是因為,評價基金經理投資管理能力的指標十分多,也很復雜,而究竟哪個指標評價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最通俗,“賺錢”無疑是最能理解的指標。這是因為,投資者投資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賺錢,“投資—賺錢”是最能理解的一對組合。

  基于此,《投資者報》耗時兩個月,收集、整理、統計、分析了目前61家基金公司、454名基金經理的歷史成績單,并生成“基金經理賺錢榜”。

  而在統計整個榜單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2004年二季度至今年二季度,上證指數從1744點上漲至6000點,幾經輾轉,今年上半年底收于2959點,漲幅達70%。

  同期在任的454名基金經理累計投資實現的收益共782億元,每年平均僅有156億元,如果與平均管理規模相比較,年收益率僅有0.84%。

  2004年以來基金規模逐年快速增大,2004年底管理3200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底增至2.38萬億元,5年期間平均每年管理規模為1.85萬億元。

  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與之巨增,從2004年至2008年收取的管理費共計730億元,如加上今年上半年的管理費至少可達880億元,相較之下,基金經理投資實現的收益令人汗顏。

  454名基金經理中,任職以來已實現投資收益累計數為正的,僅有289名,約占63%;有160位為負值,約占35%,累計虧損了4340億元,平均每人每年虧5.43億元。這意味著,35%的基金經理只為基金公司賺取了管理費,不僅沒能為投資者帶來收益,還給他們帶來金錢和心靈的傷害(此外有5名因任職未滿一個季度,無法統計基金凈收益)。

  由此可見,選擇一名長期能給投資人賺錢的基金經理,多么不容易。

  榜單生成的脈絡

  什么能代表基金經理賺錢的能力,是基金單位凈值或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嗎?《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發現,由于基金單位凈值包括基金未實現的收益,也就是包括基金經理還沒有賺到手里的錢,因此,由它來完全代表基金經理的賺錢能力并不客觀。

  那么,什么指標更有代表性?《投資者報》內部為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有人認為,單位凈值增長率尤其是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基本能代表基金經理賺錢的能力,因為增長率越高,表明單位投資回報越多,反映出的基金經理投資能力就越強。

  有人認為,賺錢多少很難判定,因為基金經理進入市場有先后,先進入者賺錢總數一定會多于后進入者。

  有人認為,賺錢的多少與基金經理切入市場的時間點有關系,如果剛好在市場低點進入,一定會比其他點位進入更具優勢,賺錢幾率更高。

  還有人認為,這與基金經理管理類別有關系,股票型賺錢總數定會高于混合型,更會高于債券型和貨幣型……

  類似的討論還有很多,這些討論都成為《投資者報》“基金經理投資管理能力”課題組研究的重要參考指標。當把這些指標考慮進去后,《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驚奇地發現,研究結果和前面的一些推斷很不一致,上述指標不過是把一個簡單的問題“搞得”更為復雜。

  研究結果顯示,復權單位增長率為正值的基金經理,并不一定給投資者賺錢了,相反,甚至很多基金還隱藏著重大虧損;早進入市場的基金經理也未必比晚進入的基金經理賺錢更多,在市場低點進入的基金經理未必一定能賺到錢。

  復權單位增長率的誤區

  目前,基金研究機構判定基金經理投資管理能力的常用指標是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并在此數據基礎上對相關產品進行分類和分階段統計,比如,股票型基金近一年的復權單位增長率越高,表明相關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越強等。

  從定義上看,復權單位增長率是剔除基金分紅因素之后計算的基金凈值增長幅度,這比簡單計算基金單位凈值增長率無疑更加準確,但如果用此衡量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力度并不夠。

  我們試舉例說明。假設基金經理A在2007年1月1日開始管理一只新發基金,每份價格1元,發行總規模30億元。

  從發行至2007年12月31日,上證指數從2700點沖高至6000點,截至當年年底收于5200點,約上漲了90%。

  假設該基金的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和大盤基本一致,那么,該基金經理賺取了27億元,與前期初始投資合計,總規模變成了57億元,這時,單位凈值為1.9元;同時,考慮到基金業績增長過程中會有新進入的投資者,假設新進入50億元,這樣在2007年底總規模為107億元。

  2008年市場大幅回調。假設2008年8月,該基金單位凈值從1.9元下降至1.3元,跌幅31%。按此跌幅和基金總規模計算,該基金經理期間賠了33億元。

  但按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計算,該基金經理的收益率為30%,而實際上,截至此時,這位基金經理賠了投資者6億元資本金。

  從復權單位增長率來看,這是位優秀的基金經理,但他其實并沒有給投資者帶來收益,而是賠去了大量資本金——這正是復權單位增長率的水分所在,也混淆了投資者選擇基金經理的視線。

  真實的賺錢至關重要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復權單位增長率并非判斷基金經理投資管理能力的一個很好指標,這是因為,即便基金經理在投資管理中已虧損了本金,反映給投資者的還是復權單位凈值在增長。

  那么,什么指標更能反映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

  首先,對于投資者而言,最簡單的判斷方式顯然是第一看基金經理有沒有賺錢,無論投資多少,賺錢是投資的最基本目的;第二是看這位基金經理賺到的錢和其他人相比誰更多,如果在相似的投資環境中投資,賺的錢比別人多,那基本可以判定其投資管理能力更強。

  其次,要界定清楚賺錢和賠錢的含義。

  假如一家企業剛投產,生產的產品還沒有賣出去,市場上該產品價格就已飛漲,但產品沒有賣出就不能計入該企業的利潤,因為這是未實現的收益,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其實,投資也有相似之處。如果投資標的沒有完成一個買賣周期,即從“現金-投資品-現金”,就不能確定投資結束,而僅僅是出現浮盈或浮虧,這部分浮盈和浮虧在基金單位凈值中被及時反映,但并不能由此計算相關基金經理已經賺到或賠了錢。

  《投資者報》認為,界定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應以其是否完成某一類產品投資周期來判定其是否賺錢。

  如買入某只股票,即便這只股票價格已經上漲,但這只股票仍被該基金持有,就不能確認為基金經理已經賺錢。因為市場是波動的,不僅會漲上去也存在跌下來的可能,只有當股票已經完全出清,才可以確認該基金經理投資該股票是賺錢還是賠錢了。

  凈收益才是實際賺的錢

  沿著這個衡量基金經理投資管理能力判定的邏輯,《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力求尋找更為合適的指標體系,以圖更客觀地反映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

  在我們看來,“基金經理評價體系”最核心的指標就是賺錢,是否賺錢不僅能最直觀地評價基金經理,而且也是投資人的最基本目標。

  我們注意到,每只基金在季報中都必須披露已經實現的收益,即基金凈收益。由此,我們在進行數據統計時,在2007年7月1日新會計準則實施之前,使用的是季報中“本期基金凈收益”指標,之后使用季報中的“本期凈利潤扣減公允價值損益后凈額”。

  此外,為了更加全面地統計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業績,無論經歷過怎樣的工作變動,在統計期內,只要是基金經理管理過的基金,均列入統計對象。

  如建信基金的吳建飛,曾在泰達荷銀基金公司管理泰達荷銀穩定,后又到建信基金公司管理建信恒久價值。在計算該基金經理賺錢總數時,不僅計算了他在管理建信恒久基金各個季度的已實現收益,而且還計算了他管理泰達荷銀穩定期間,各季度實現的收益。

  需指出的是,在核算上任和離任時間點時,我們統一按在“管理時間滿兩個月計入當期季度”的原則。如某基金經理在2005年5月12日離職,那么2005年二季度的凈利潤不計入賺錢總數;如在4月30日上任,則計入該基金經理二季度的賺錢總數。

  考慮到基金投資標的風險收益特征的差異,在賺錢的指標基礎上我們也進行了分類研究,將基金經理分為偏股型、債券型和貨幣型。

  截至6月30日,掌管500多只基金的454個基金經理,全部進入我們的統計樣本。對他們的業績統計期間,為2004年二季度至2009年二季度。這是因為,盡管國內公募基金始于1998年,但信息披露的規范化管理從2004年6月10日才正式開始。

  正220億VS負167億

  確立了上述計算指標后,歷時一個半月的數據收集、整理和研究,《投資者報》“基金經理賺錢榜”榜單終于出爐,眾多結果出人意料。

  2004年二季度以來,賺錢最多的前10名基金經理依次是管理嘉實主題基金的鄒唯,管理華安宏順、華安宏利的尚志民,管理嘉實研究精選和嘉實穩健的基金經理黨開宇,管理易方達價值精選的吳欣榮,管理南方績優成長的蘇彥祝,管理嘉實增長和嘉實策略增長的邵健,管理易方達行業領先和易方達科匯的伍衛,管理嘉實債券和嘉實多元收益的劉熹,管理華夏成長和華夏藍籌的鞏懷志,管理工銀瑞信核心價值的張翎。

  在前10名中,并不是管理時間長的基金經理賺錢最多,賺錢最多的前10人,只有尚志民、吳欣榮和蘇彥祝是在2004年二季度之前就開始管理基金,其他7位均在統計起點后開始任職。鄒唯是2006年8月3日初次擔任基金經理,截至今年二季度,累計實現收益220億元,遠高于很多在2004年之前就任職的基金經理。

  排在后10名的基金經理依次是盛軍、楊逸楓、李凱、張軍、謝偉鴻、溫亮、蘇競、周全、楊昌桁、施永輝、歐陽沁春。中郵基金的盛軍以-167億元的賠錢成績,居賠錢榜第1名。

  這10人中,7人管理的是海外投資基金(QDII),他們進入后10名確有生不逢時的“不幸”。在市場最熱時,他們風光發行,首發募集規模幾乎都輕而易舉超過300億,但高處不勝寒,在如此大規模的基金和海外股市暴跌面前,這些基金經理均無所適從,最后只能用投資者的本金向海外市場交學費,因此被排入倒數也不算冤枉。

  但在后10名中,還有兩位基金經理讓人難以理解。一般來說,在市場行情上漲時進入收益可能最好,可這兩位在低點進入,到頭來卻進入后10名,他們是匯添富基金的蘇競和大成基金的施永輝,分別管理匯添富均衡增長、匯添富藍籌穩健、匯添富優勢精選和大成藍籌穩健、大成滬深300

  蘇競是2007年6月18日首次擔任基金經理,截至今年二季度,共虧損101億元,在管理的8個季度里,平均每季股票買賣虧損12.63億元。

  施永輝進入的市場時機比蘇競更好,在2006年1月21日首次擔任基金經理,當時上證指數大約在1300點附近,但在市場經過差不多一個輪回后,截至6月30日,上證指數接近3000點,漲幅大約130%,該基金經理累計實現的凈利潤竟然虧損97億元,平均每個季度虧損7億元。

> 相關專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