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建強上海報道
指數基金密集入市。
繼匯添富上證指數基金和華夏滬深300,分別以90億元和247億元之巨募集成立后,友邦華泰滬深300ETF、工銀瑞信上證中央企業50等多只指數基金也正陸續趕來。
今年上半年,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標準指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達到68.38%,增強指數基金的平均收益為68.51%,均大幅超過主動股票基金和混合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各項指數節節攀升,跟蹤指數的指數基金也成為最耀眼的品種。
但是基金業內人士提醒說,絕對收益只是參考的因素之一,對于指數型基金來說,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是其跟蹤誤差,也就是基金投資標的組合帶來的收益率與標的指數收益率之差,這個差額越小,代表指數基金與標的指數有更好的擬合度。
萬家180指數基金經理、萬家基金基金管理部總監歐慶鈴表示,行業內比較認可的正常跟蹤誤差值bp(basis point,1bp即千分之一)應該在20-30個點以內。
本報根據WIDN資訊的統計顯示,除去剛剛募集成立的匯添富上證指數基金和華夏滬深300指數基金之外,現正在運作的19只指數基金今年上半年以周為單位計算的跟蹤誤差大多落在此前述區間以內,但是個別基金的跟蹤誤差也出現偏大趨勢。
但跟蹤誤差與指數基金的相對收益可能存在反向,將兩者結合來看,可以更好地選出優秀的指數基金。
10只指數基金偏離業績基準
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截至7月10日,13只指數基金均跑輸了比較業績基準,其中包括大成滬深300和廣發滬深300兩只熱門的滬深300指數基金。去年11月20日由原封閉式基金基金漢鼎轉型而來的富國天鼎中證紅利,落后比較基準業績21.67%,成為偏離比較業績基準最多的基金。
但是富國天鼎基金經理常松表示,該基金是一只轉換而來的次新基金,直到今年三月份建倉才達到90%的契約標準。同時,富國天鼎的基金契約規定,其業績比較基準為90%×中證紅利指數收益率+10%×一年期銀行儲蓄存款利率(稅后)。
如果據此計算,2008年3月份至7月10日,富國天鼎的增值增長率為46.5694%,中證紅利指數此間的漲幅為55.83%,在此基礎上乘以0.9(90%×中證紅利指數收益率)后為50.2544%。此間的差距也接近4%。
今年5月份,富國天鼎的建倉期已過。從5月份以來其業績表現和中證紅利指數的走勢來看,跑輸業績基準的現象可能還繼續存在。其間,中證紅利指數上漲了26.10%,乘以0.9之后為23.49%,富國天鼎凈值漲幅為20.47%。其間偏差也近3%。
這是一只設計為增強型的指數基金,采用“指數化投資為主、主動性投資為輔”的投資策略。這賦予了基金經理更大的操作空間。
華夏中小板ETF僅次于富國天鼎,其間偏離業績基準超過八個百分點。與后者不同的是,華夏中小板ETF在基金契約中明確規定為一只完全復制指數的基金,其業績比較基準即為標的指數。
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截至7月10日,其今年的凈值增長率為58.58%,同期中小板指數上漲了67.28%。
此外,易方達上證50、華安中國MSCI中國A股和大成滬深300、廣發滬深300偏離業績比較基準在四個點左右。國泰滬深300則超越業績基準5.53%的比例,成為正向偏離最大的指數基金。
有分析人士表示,對于標準指數基金來說,沒有理由戰勝跟蹤指數,“可能的情況是,基金經理主動做了增強,或者處在調整過程中”。
“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其基金經理普遍具有增強的沖動。”有業內人士表示,除了要保持最小的跟蹤誤差之外,基金經理還試圖證明自己主動管理的能力。這種沖動的后果可能帶來基金增長大幅超越跟蹤指數,但也可能大幅落后于指數。
跟蹤誤差:最高與最低相差33倍
除了相對收益之外,投資者更為看重的顯然是指數基金是否能夠完全復制跟蹤指數的業績。對于存在資產配置需求的機構投資者來說,指數基金跟蹤誤差的大小更成為其選擇指數基金的最重要因素。
截至2009年7月15日,國內指數基金現有24只,其中今年新增7只,增幅為歷年最大,華夏、工銀瑞信等大型基金公司相繼進入指數基金市場。現存的24只指數基金中完全復制型占比達75%,占有絕對優勢,增強型指數基金僅為6只。而今年以來成立基金均為完全復制型,且以滬深300標的為主。
“跟蹤誤差的大小代表著基金公司運作指數基金的水平。”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說。在所有19只開放式基金中,跟蹤誤差分化明顯。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7月14日,指數基金近一年內的跟蹤誤差多在10個bp點以下,只有長城久泰中標300、銀華道瓊斯88和富國天鼎的跟蹤誤差在兩位數以上。其中,長盛久泰的跟蹤誤差為54.54點,為最高。易方達深證100ETF跟蹤誤差最小,為5.22點。
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則在此間有不錯表現。萬家基金旗下的萬家180的跟蹤誤差僅為6.78點,相對收益為-0.021%。在這些大公司產品云集的品種上表現相當理想。
一家擁有指數基金的基金公司內部的統計也顯示,今年上半年,跟蹤誤差表現最好的是易方達深證100ETF,其bp只有2.74,最高的為增強型指數基金銀華道瓊斯88,達到92.77。最高和最低之間相差超過33倍。
歐慶鈴表示,影響指數基金出現偏離度和跟蹤誤差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是申購贖回量的影響,第二是基金管理人的主動性管理沖動,第三是標的指數成份股調整可能帶來一段時間之內的擬合度較差。
據了解,當大量現金涌入申購指數基金時,基金經理就需要將現金按跟蹤指數的比例去投資指數成分股,才能有效復制跟蹤指數業績表現。一旦申購金額較大、且市場上漲速度較快時,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就會加大。
目前,各個指數成份股在每年的特定時間都將進行調整,為了減少在調整指數過程中出現的沖擊成本等,指數型基金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其持倉組合。“從公布調整之日起就可以著手調整,但同時,由于市場環境變化和個股變化,調出和調入的成份股不可能因此就達到完全的比例匹配,這也會影響其指數的跟蹤表現。”前述業內人士稱。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說,指數型基金出現跟蹤誤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組合配置與指數的成份組合不一樣。他也認為,基金經理主動做了增強,申購贖回帶來的規模變化都可能影響其跟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