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良
牛年入夏,指數基金投資的熱浪洶涌而來,先行者甄小姐(化名)卻早已分享到了勝利果實。她盤算了一下,去年底買的萬家180指數基金目前已經賺了70%多,比她的其他投資產品的收益率都要高。
“我投資指數基金已經4年多了,算得上是一個‘專業戶’。”去年跳槽至某基金公司的甄小姐說,“在我的投資組合中,指數基金始終占據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我還參加了指數基金的定投,計劃做20年。”
甄小姐對指數基金投資如此執著,緣于上一輪牛市的切身體驗,這讓她徹底改變了投資理念。
2005年3月,抱著對指數基金投資嘗試一下的想法,剛剛工作不久的甄小姐拿出5000元購買了國內首只標準指數化投資基金——萬家180指數基金。由于資金不多,很快甄小姐就把這筆投資“忘了”。隨后熱浪滾滾的牛市吸引了甄小姐將其余資金全部投入到股市中,兩年間買賣了“數不清”的股票。直到2007年11月,甄小姐需要買房子時,清算了自己的投資成果,結果令她大吃一驚。
“當初買指數基金的5000塊已經升到23000塊了,而同期我辛辛苦苦做股票,最多也就賺了一番。”甄小姐感嘆道,“《漫步華爾街》中有一句經典之語:讓一個投資者去選股票,和讓一個黑猩猩蒙著眼睛在華爾街日報股票版面上扔飛鏢去選,選出來的組合收益差不了多少。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
甄小姐決定,今后主要資金的投資都交給專業人士去打理。而在偏股型基金的投資中,她依然鐘情于指數基金。至于其中的理由,甄小姐的答案非常簡單:省心。
“跟投資其他偏股型基金需要關注股市短期波動,甚至關注某些個股表現不同,投資指數基金只需要關注中國經濟的未來趨勢,其他的基本不用關心,這很省心。”甄小姐笑著說。
這個“省心”的基金產品在今年上半年大放異彩。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可比的11只標準指數型基金今年上半年平均凈值增長率為68.38%,6只可比的增強指數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達68.51%,都遠遠超過主動投資的股票方向基金。這引發了瘋狂的申購潮。
但在甄小姐看來,這種過于瘋狂的舉動有些不理智。她認為,指數基金投資并非沒有風險,相反,如果在不合適的點位如6000點買入,遭受的損失可能比一些偏股型基金還大。因此,指數基金投資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
“我也有一些困惑,就是指數基金是否適合長期投資。”甄小姐說,“我個人看法,如果是一大筆單獨的資金,投資指數基金還是要擇時,當市場平均估值超過60倍的時候,肯定不適宜沖進去。在具體操作上,我建議還是做大的波段,不要做小波段。至于小額資金,我建議去做定投。”
不過,從某基金公司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委托做的一項內部小統計來看,大多數今年購買指數基金的客戶,都是沖著指數基金今年的良好業績而來。而所有被訪客戶都表示,會堅持長期投資指數基金,不少客戶也考慮辦理定投業務,長期投資指數基金。可見投資者的選擇依然受當前業績表現影響較大。
匯添富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何仁科認為,在基金投資中,指數型基金作為一個被動型、高倉位的股票型基金,其和指數有較高的擬合度,基本能取得和大盤同步的收益。這對于那些渴望至少能獲得和大盤同步收益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