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方 麗
指數型基金已然成為最受投資者關注的基金品種,而中國基金業歷史上出現了指數型基金三輪大發展。
2002年華安MSCI中國A股的問世,拉響了中國基金業指數型基金發展的序幕。指數型基金第一輪大擴容發生在2003至2004年間,在一年半左右時間內就有7只指數型基金密集成立。尤其是在2004年,易方達上證50、長城久泰中標300、銀華道瓊斯88精選、華夏上證50ETF這4只指數型基金相繼成立,其中易方達上證50和華夏上證50ETF的首募規模都超過了50億份。
指數型基金第二輪大擴容集中在2005年5月份至2006年底,在一年半左右時間內發行8只指數型基金,在當時掀起了一波高潮。其中2006年是歷史上發行指數型基金最多的一年,成立了易方達深圳100ETF、大成滬深300、華安上證180ETF、華夏中小板ETF、友邦華泰紅利ETF、長盛中證100這6只指數型基金,其中4只為ETF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2007年大牛市,指數型基金的“三大金剛”橫空出世。在2007年底,嘉實滬深300規模一度超過500億,同時易方達50ETF基金規模也在400億以上,博時裕富規模同期超過了300億。
第三輪指數型基金大擴容距離第二輪相隔了一年的空白期。自去年12月份以來,僅7個多月時間內就有7只指數型基金發行,其中6只成立。顯然滬深300指數最受基金公司“寵愛”,廣發、南方、鵬華、華夏這四家基金公司都推出了跟蹤該指數的基金。不過,本輪指數基金擴容潮也體現了產品創新,匯添富上證綜指基金是第一只以上證綜指為跟蹤標的的指數基金,首次募集規模超過了9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