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的回暖留不住公募基金經理的心。據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經理辭職的頻率隨著股指的上漲不斷加大,進入6月,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會有一位明星基金經理辭職,在本月已過去的17個工作日中,先后有6家基金公司的8位基金經理宣布辭職。調查發現,基金經理選擇牛市“出逃”遠非“為賺高薪,轉投私募”那么簡單,他們中有的是因為不堪壓力而“體面”離開;有的被指是在躲避監管層對其“原罪”的懲罰而悄然“隱退”……
看不懂市場暫時隱退
不到萬不得已,很多基金經理是不會離開公司的。但據相關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在基金經理圈子中,迷漫著很多對市場懷疑的氣氛,在多數基金經理看來,除了超預期的流動性外,目前似乎找不出市場繼續大幅上揚的理由。這種氣氛使不少人認為,自己應暫時“休息”,等行情明朗些時再重出江湖。“股指的上漲帶有非市場因素,泡沫被不斷吹大,一旦泡沫被吹破,對市場的殺傷力極大。我不否認我們正經歷一場反彈行情,但調整的可能性非常大,總的說來,我不愿意拿著基民的錢去博弈這個市場,我不看好短期操作,也不太看好下半年的行情,所以很想休息一下。”雖然并未離職,但看著身邊朝夕相處的基金經理陸續離開,上海某基金經理這樣表示。
公為“私”用且戰且退
公募基金經理選擇在牛市中跳到私募去這已經成為慣例。據私募業相關人士透露,最近一段時間,他們聚會的圈子中多了一些新的面孔。雖然并沒有聽說哪只私募產品起用了新的基金經理,但的確聽說幾位從公募基金“下”來的基金經理要參與進來。
“選擇在牛市到私募基金工作是一個相對穩妥的舉措。”在回答為什么一到牛市,就會出現公募基金經理成群“奔私”的問題時,某私募基金經理這樣表示。在他看來,能夠進入私募圈子的人需要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人脈資源和資金,這些在熊市下根本實現不了,而與熊市“人等錢”相比,牛市中的“錢等人”更為“愜意”。
犯下“原罪”急流勇退
“一些人離開屬于身不由己。”在某基金人士眼中,離職潮背后很可能還隱藏著整個行業的“原罪”。
上周末,《中國證監會對融通基金原基金經理張野實施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的消息掛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上,張野被處以400萬元罰款、終身禁入市場。
而事實上,每一家基金公司的發家史都可能存在過“老鼠倉”行為。所謂“原罪”,是對《證券法》的違背。《證券法》規定,證券從業人員不得直接或者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這是懸在所有證券從業人員頭上的利劍。
基民有話>>>
不聲不響走掉有點不負責任
“什么時候換的基金經理,我怎么都不知道。”日前,在相關網站的基金吧中,一位剛剛看到基金人事變化公告的基民這樣留言。這位基民手中的基金是前嘉實四星級基金經理王鵬打理的基金豐和。這只基金雖然今年以來情況不佳,但在去年,基金豐和在全部封閉式基金凈值中排名第一。
“本來覺得王鵬還可以,雖然今年的成績很差,凈值增長幅度太小,但總的看來這位經理在熊市中做得挺有水平,挺看好他的,這樣不聲不響地走掉有點不負責任。”在基金吧中,另一位基民這樣表示。 (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