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李 銳
如果說一次分紅是“落袋為安”,那短時間內分紅次數的增多,對基金持有人未必是好事。近期,隨著IPO重啟的臨近,A股市場走勢也日益微妙,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基金態度的謹慎。昨日,滬深兩市雙雙創出本輪反彈新高,其中滬指盤中達到2855.42點。與此同時,基金連續三周的倉位都在降低,而分紅頻率明顯增加。
基金連續三周減倉
盡管行情持續走高,但基金的做多熱情卻有遞減跡象。來自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各類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基金平均倉位連續三周出現下降。其中,上周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9.02%,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69.36%,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59.89%,相比前周均有2%左右的下降。扣除被動增倉效應后,偏股和配置兩類基金主動減倉幅度超過3%。這樣來看,偏股型基金的倉位已經跌破80%。
資料表明,這已是基金連續第三周整體減倉。而在6月份的第一周,基金的平均倉位曾經達到今年以來最高水平,其中股票型基金更是達到84.08%的高點,超過2007年牛市的倉位。不過,隨著IPO重啟的呼聲漸高,再加上滬指到達2800點左右的調整壓力,多數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有較為明顯的減倉操作。
基金分紅“不亦樂乎”
6月16日,大成強化收益發布分紅公告。資料顯示,這也是該公司今年以來進行分紅的第4只基金。在此之前,大成基金旗下的大成債券、大成策略回報、基金景宏均已進行了1-2次分紅。而基金合同生效僅半年多的大成策略回報基金,更是連續3次分紅,每10份基金的分紅金額達到4元,創下今年基金每10份分紅金額之冠。
而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今年以來已經有112只基金(分類單獨計算)實施分紅。除了契約規定的分紅外,與之前不同的是,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分紅次數也在“攀比”。除了上面所述的大成旗下基金外,長信雙利優選、金元比聯成長動力、海富通海外精選、信達澳銀精華等偏股型基金,今年以來均有兩次分紅。
同樣是上述統計數據,富國天豐強化收益、嘉實超短債、華富收益增強、大成債券、嘉實多元收益等11只債券基金,今年以來均分紅兩次或者更多。
三因素推動分紅
對于“高頻率”分紅的原因,記者發現,首先業績可觀是關鍵因素。以大成策略回報基金為例,截至6月10日,今年以來收益率已經高達52.87%,名列標準股票型基金前20名;其次,及時落袋為安策略,大成策略回報基金經理周建春表示,市場存在很多變數階段,將收益及時分配給投資者,相當于為其“減倉”,能夠幫助投資者規避風險;最后,盡量避免大規模贖回風險。
不過,市場研究人士也提醒基民,頻繁分紅未必是好事情,因為A股市場呈現震蕩上行態勢,分紅勢必會影響到持有人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