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實習生 徐皓 每經記者 李凱發自成都
股票型基金的密集成立給市場提供了太多的想象空間——資金充沛?看好后市?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調查采訪后發現,在目前的市場背景下,股基扎堆發行僅是表面繁榮,不論是投資者還是股基本身都沒有了入場的足夠信心。
股基發行爭先恐后
新股基的發行隊伍在本月末又將新增多名“新兵”。
近日,華富價值增長、長城景氣行業以及金鷹行業優勢三只偏股型基金已獲批在近期發售。股票型基金的發行速度與股票市場走勢從來都是“哥倆好”,隨著大盤的摸高,股票基金的發行也越發如火如荼。
5月以來,大盤搖搖晃晃突破一個個關口,而在此期間無論是監管層對新股基審批速度還是募集速度都在加快。本月不到20天時間,獲證監會批準發行的偏股型基金已多達8只,占今年獲批的此類基金總數四分之一。目前正在募集期的股基也相當豐富,達8只之多。
新基金仍按兵不動
流動性是資本市場的命門,作為股市最大機構投資者的基金,新入市帶來的新鮮血液必然會讓市場感到興奮。密集成立的股基是否真能成為又一波股指驅動力呢?
通過對4月至今開放式偏股基金凈值變動的統計可以發現,3月后成立的新股基凈值變動大大小于此前成立的基金。其中4月成立的10只基金經過1~2個月建倉,凈值增長平均僅為2.46%。從上述數據不難發現,在股票市場節節高攀的過程中新基金的建倉步伐并不快。
而與之相對的是今年1月末成立的兩只基金,經過兩個月的火速建倉,在一季度末股票倉位分別竄至92.35%和78.23%。以此可見,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新基金雖然手握大量的彈藥,但是,對于A股的資金面仍十分有限。
市場反應不溫不火
股票型基金的密集發行,除了因為股票市場強勁、監管放行的關系,是否也來源于基金市場銷售回暖的動力?
通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基金公司以及其代銷渠道銀行的采訪了解,大部分業內人士反映,目前的基金市場“只能算是正常”。
本月已募集成立的股票型基金有3只,除了長盛同慶這只創新基金的銷售“特例”外,其他兩只基金東吳進取和萬家精選的規模分別為10.48億和16.39億。而今年成立的25只偏股基金(剔除長盛同慶)的平均成立規模為21億左右。
而目前正在發售基金的情況也比較一般。據知情人士透露,即將結束認購的國泰區位優勢“估計成立時規模就是十多個億;18日開始發行的匯豐大盤 “前兩天賣了1.2億”。
同時,還有個別銀行理財顧問告訴記者,“混合型基金關注度比較大”。目前,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這些規避市場風險的基金受到的關注度絲毫不亞于股票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