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俊琳
本報訊 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隨著一批次新基金業績的冒尖表現,基金業績差距隨之加大,興業、國聯安、華夏、銀華等基金公司內部基金都出現了明顯的業績差距。
銀河證券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上周末國聯安德盛紅利今年以來以50.82%的凈值增長率位居股票型基金的第四位,而旗下國聯安優勢股票增長率為30.40%,兩者差距超過20%。事實上,這種情況并非在一家公司出現,在今年以來的震蕩市中,多家基金公司內部都出現了這種業績差距加大現象。比如,興業社會責任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為50.13%,興業全球為33.43%;銀華價值優選48.71%,銀華富裕主題37.83%;博時特許價值48.19%,博時主題行業則為34.32%等。除去一些基金產品較少的公司外,多數產品線齊全的基金公司或多或少都出現這種業績差距情況。
一直以來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共享投研平臺,好公司好基金模式成為主流。不過隨著基金數目擴容之后,不同基金之間業績差距也日漸明顯。事實上,一家基金公司內部基金出現業績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除去眾所周知的成立時間、基金規模等因素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隨著基金公司產品的擴容,數目眾多的基金需要更多的基金經理,而不同的基金經理管理能力和投資風格都有一定差距。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一些基金公司尋求不同的投資風格線也可能會造成同門基金業績差距現象。他透露,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日漸豐富之后,除了不同類型的基金給投資者提供選擇之外,同類基金也在追求不同的投資風格。由于股票型基金總體屬于高風險投資品種,在保持產品本質特點的基礎上,基金公司通過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經理管理以建立不同風格線,為投資者提供可以符合自身預期的產品,這自然造成同類基金出現一定的業績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