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蕓蕓
送走了某基金公司的營銷總監后,私募老穆的目光停在桌上那疊公募基金產品介紹書上。
股市又熱鬧起來了。接連大半個月,公司每天都能接到無數咨詢電話,新客戶又開始不斷上門,這讓老穆心情愉快。下午,一個朋友介紹的某公募基金營銷總監登門拜訪,在客氣的寒暄后,留下了一份公募基金產品介紹書。
老穆正式成立私募公司時間不長,但混跡于證券市場的時間不短。多年的證券營銷、股評生涯,讓老穆在營銷方面具備很強的感染力。在經過幾番牛熊市交替沉淪后,2006年初,身家又回歸“赤貧”狀態的老穆開始新一輪的代客理財,在價值投資的理念指導下,他幫助客戶購買并一直持有的幾只成長股收益不菲,按照事先協議,老穆發了。
2007年下半年,老穆拿出部分資金成立了私募公司,開始了投資的跌宕生涯。在老穆的心里,牛市里跑不過自己的大部分公募基金水平實在是“不咋地”。過度自信演變為自負的心態使得老穆平日里與公募群體的來往極少,即便朋友介紹的公募基金飯局,他多半不愿參加。
牛市下半場和熊市之間有個老穆不愿意定義的空白期。直到現在,老穆也不承認市場在2007年10月以后踏入過熊市。但是不斷縮水的客戶資產卻在不斷抽打他貌似樂觀的內心。
于是,老穆想到了客戶收益率曲線需要盡力平滑這個問題。如果在對市場沒有把握的時候,按兵不動似乎應該是必然選擇;但是老穆很難按捺住那顆躁動的心。況且客戶也對他試圖暫歇的想法頗有微詞。老穆想,是時候調整以往1-5只股票走天下的投資模式了,要是能做真正意義上的多品種組合,也許能規避一些不確定市場帶來的風險。
具體怎么弄,老穆還沒想好,牛市下半場又登場了。老穆旗下客戶的收益率迅速上升了N個點,連老穆虧損了40%的資產也快收平了。新客戶來了,以前嚷著要撤資的老客戶又自動注資了,這世界又開始變美好了。
老穆那個多品種投資的想法被上揚收益率曲線帶來的興奮感沖淡了,直到基金公司營銷總監將產品介紹書不經意的放在桌上那一刻。公募基金向私募推銷產品,這事怎么看起來也挺不靠譜的。營銷總監輕描淡寫地介紹了產品的類型,便很禮貌的告辭了。
老穆心想,讓我也歸入FOF大軍,這不是笑話嗎?但他還是仔細了看了產品的類型:債券類產品,產品年收益率約在4%左右。突然,老穆那個曾被遺忘的想法又浮了上來,搞多產品的組合投資,這事并非不靠譜,似乎可以考慮。固定收益類投資對老穆來說絕對算得上個生僻的種類,公募基金產品能夠投資私募暫無法投資的多種債券產品,獲得一定比例的穩定正收益,這在震蕩市里絕對是抹平收益率曲線的手段之一。當然,客戶的思想工作還是要先做一做。
想到這里,老穆撥通了名片上營銷總監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