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基金 > 2008年基金年度報告 > 正文
本報記者 周芬棉
羞答答地,所有基金公司終于在3月31日亮出了2008年年報。年報印證了每一個基民基金縮水的現狀,種種數據讓基民如鯁在喉。
數據顯示,60家基金公司旗下424只基金,去年一年合計虧損高達1.5萬億元,但是,管理費收入卻創新高,合計逾307億元!
這些年報在基民中引發地震:為什么虧損這么多還提更多的管理費?
基金最好收益是負22.54%
2007年,基金獲得收益1.11萬億元。但到了2008年,A股單邊下跌,滬深300指數下跌65.9%,基金遭受重創。
“號稱要賺外國人的錢,推出第一只投資海外基金QDII———南方全球精選配置。我好不容易才買到”,因為太緊俏,北京劉女士花一萬元錢按比例只買了6000元,“凈值快遭腰斬了,一元本金現在不到五角二分”。據記者了解,去年一年相繼有9家公司推出QDII,南方全球還算是不錯的,有的現在已不到四角錢了。
絕大多數投資于國內市場的基金也大都很慘。目前基金公司所發基金,大致可分開放式和封閉式兩類。在開放式基金中又有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和貨幣型。
年報顯示,去年424只基金中有316只基金出現虧損,虧損面高達74.5%。在各類型基金中,以股票型基金虧損最為嚴重。184只股票型基金全部虧損,總計虧損額9739億元;100只混合型基金虧損4057億元;36只封閉式基金虧損841億元。只有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獲得了微薄的收益。
在股票型基金中,大家不是比誰賺得多,而是比誰賠得少。表現最好的華寶興業動力組合,收益為負的22.54%,而最差的摩根士丹利華鑫行業,收益率高達負66.83%。
就是這樣一份“收成”,各項管理費提起來卻毫不含糊。
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創新高
“屋漏偏逢連陰雨”!2008年基金大幅縮水,又恰恰遇到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實體經濟深受影響,失業者眾,投資者惜金。可正是這時候,基金公司披露的年報卻顯示,基金公司所提的管理費,相比2007年整體上升8.28%,再創年度管理費收入的歷史新高,超過307億元。這一組數字超過所有基民的想象力。
據公開資料,貨幣基金的管理費上升了109%,股票型基金管理費上升了12.5%,保本型基金管理費上升了3.65%。具體到基金公司中,管理費收入增長最快的是天弘基金公司和天治基金公司,兩家公司年度管理費增速分別達到228%和123%。單純從具體數字看,管理費提得最多的是基金規模最大的華夏基金、博時基金和南方基金,三家公司年度管理費收入分別達到28億元、18.23億元和18.1億元。基金公司中,提的最少的也有1330萬元。
規模收費旱澇保收遭質疑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基金管理費是基金管理人為管理和操作該只基金而收取的報酬。當然管理基金需要花費費用,基金經理要有報酬,事實上,基金公司的絕大多數收益就來源于此。
管理費是如何提的?北京某基金公司的李先生向記者介紹,一般貨幣型基金管理費為0.33%,債券基金通常為0.65%左右,股票基金則通常在1%至1.6%之間。管理費逐日計提,按前一天基金規模的一定比例來提,月底由托管人從基金資產中一次性支付給基金管理人。
在這樣的收費模式下,基金規模越大,所提管理費自然越多;與基金收益好壞無關,“旱澇保收”。
據李先生介紹,目前對于基金管理費的提取,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規定,業內提取的比例雖有不同,但差別不大。基金公司在募集某只基金時,一般會在基金招募說明書中進行說明。比如在某基金招募說明書第三十八條中,除包括該只基金募集申請的核準文件名稱及核準日期等基本內容外,還包括“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報酬及其他有關費用的提取、支付方式與比例”。另外一個法律文件就是《基金合同》,由基民在購買某只基金時簽署,該合同對基民與基金公司、托管人之間一旦發生法律糾紛如何解決,給予說明。
“都是格式化的材料,你只要簽名就行,有幾個人能讀懂”?買了不少基金的周女士向記者訴說,“無論在直銷柜臺還是在銀行購買,光簽字就要很多時間,哪兒有時間讀?看懂了,不同意,又能怎么樣?每只基金都是這樣。”
有關部門對此不能坐視不管
“基金公司應收管理費,但基金管理得好與不好,都照收管理費不公平”,有資深基民向記者分析:“基金業要發展,基金公司要取信于民,信用是第一位的,收益不好,可以暫時不提,為什么管理費不降反升?為什么就不能考慮一下基民的收益和感受?”
據晨星對美國基金長期業績的分析研究,美國指數型基金平均管理費為0.76%,主動管理型基金是1.37%,而ETF基金只有0.49%。相對低的管理費,使得最近幾年美國ETF基金規模迅速擴大。
有業內人士建議,國內基金可以采用浮動費率,收益不好的時候應下調比率,甚至可以暫時不提。同時,在計算規模時,不應將上一年度規模計算在內,不能重復計提。
這位人士同時建議說:“無論如何,有關部門對此不能坐視不管,應該研究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