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投資基金評級與評價業務指導意見》年內出臺
□本報記者 余喆 北京報道
證監會基金部一位人士日前表示:“基金部正在研究起草基金業績評價管理辦法,希望我國的基金業績評價體系更加完善,走上規范化的軌道。”這預示著監管層有意整頓目前國內基金評價機構魚龍混雜的局面,“山寨版”基金評級行將走入末路。
評級主體魚龍混雜
“這個規范的出臺,就是要清掃券商和專業評級機構以外不合格的基金評價主體。”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此表示。
目前,國內基金評價體系眾多,對同一只基金的評價結果往往大相徑庭。其來源既有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等本土券商建立的基金研究部門,也有晨星、理柏等海外基金評價機構,還有報紙、網站等媒體自行設計的基金評級。
“有些評級只是簡單按凈值增長率排一排,根本沒有考慮到影響基金業績的各種風險因素,對投資者選擇基金基本上沒有參考價值。”深圳一家券商的基金分析師如此表示。
尤其是《證券投資基金銷售適用性指導意見》出臺之后,國內基金評級體系愈發混亂。因為根據該意見,對基金產品的風險評價,既可以由基金銷售機構的特定部門完成,也可以由第三方的基金評級與評價機構提供。而第三方基金評級與評價機構能否提供全面、準確的基金評價結果,將對基金銷售機構向投資者推介基金產品產生重大影響。
基金評級將有章可循
針對這種情況,監管層2008年就開始醞釀規范基金評級與評價,并就《證券投資基金評級與評價業務指導意見》向部分基金評價機構征求意見。根據該征求意見稿,基金評級與評價機構開展基金評級與基金評價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有完善的內部控制組織和制度;有五名以上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專職人員;基金評級與基金評價業務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具有基金從業資格;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完善的體系和全面的方法;有嚴謹的業務規范。”
同時,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表示:“基金評級與評價機構應建立獨立的基金評級與基金評價部門,在業務、人員和設施等方面與機構其他業務部門的操作相互隔離;明確劃分部門內各崗位職責,基金評級與基金評價部門人員不得在機構內其他部門兼職。”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五名以上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專職人員”、“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完善的體系和全面的方法”及“建立獨立的基金評級與基金評價部門”將形成比較高的門檻,報紙、網站等媒體通常不具備相應的條件,他們推出的基金評級和基金評價將不被監管層承認。
根據征求意見稿,基金評級與評價機構應當向中國證券業協會遞交申請,取得中國證券業協會會員資格方可從事相應的業務,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注冊登記機構應當避免向不具備中國證券業協會會員資格的基金評級與評價機構提供法定公開披露信息以外的數據。而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代銷機構應當避免在基金宣傳推介材料中引用不具備中國證券業協會會員資格的基金評級與評價機構提供的基金評級或基金評價結果。“這將使不具備資格的基金評價體系失去存在的基礎。”
不過,據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透露,今年即將出臺的《證券投資基金評級與評價業務指導意見》正式稿將只進行原則性規范,諸如“至少有幾名專職人員”等具體的準入門檻將由證券業協會制訂。“但大體的思路不會變,取得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會員資格一定是必要條件。”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