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余子君
本報訊 2007年的牛市,上市公司借助基金投資充分享受了牛市盛宴,而2008年的大熊市,股票基金尤其是QDII大幅虧損,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等固定收益類基金則迎來大豐收,有些上市公司開始轉戰固定收益類基金,有的上市公司則退出投資。
恒生電子去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恒生電子總共投資了10只基金,全部為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而去年三季報則顯示,恒生電子總共投資8只基金,其中有3只QDII,分別為南方全球精選、上投亞太優勢、嘉實海外,初始金額分別為619.7萬元、616.7萬元、411.8萬元,合計達到1648.2萬元。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投資三只QDII的賬面價值僅剩下917.4萬元。而恒生電子在去年四季度將其前十大投資品種全部調整為固定收益類基金產品,2008年底便創造347.9萬元的浮盈。
與恒生電子基金投資思路不一樣的是,部分上市公司不堪巨幅虧損,選擇割肉或者直接離場。如佛山照明盡管投資基金虧損超過1億元,但是仍在去年二季度選擇贖回其投資的6只基金,雖然其四季報至今還沒有披露,但是其三季報顯示在割肉后再沒有投資任何基金。 同樣,未來將選擇割肉的還有粵傳媒,粵傳媒三季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其仍然持有廣發小盤基金,初始投資金額為5000萬元,期末賬面值為2315萬元,報告期虧損628萬元。而粵傳媒2008年4月9日曾公告稱,該公司將于2009年4月26日前逐步收回用于開放式基金投資的資金,這就意味著粵傳媒將在不久割肉贖回廣發小盤。
基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市公司投資基金是一把雙刃劍,肯定要受到股市的影響,當股市上漲時,上市公司投資可以獲得收益,但是當股市下跌的時候,上市公司也不可避免地會虧損,因此上市公司應該完善風險管控體制,梳理內部投資流程,從而有效降低投資風險。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