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徐國杰 上海報道
雖然2008年股市遭遇了劇烈的牛熊轉換,但仍有部分基金公司經營得法,利潤穩步上升。有大基金公司2008年盈利約6億元,中等基金公司也有幾千萬的凈利潤。
目前,上市公司2008年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多家控股、參股基金公司的上市公司也陸續發布了年報,使投資者得以一睹基金公司2008年經營情況。
基金公司是只聚寶盆
參股基金公司顯然是抓住了一棵搖錢樹,控股一家基金公司那更是栽下了一個聚寶盆。無論是在牛市還是熊市,投資者對于基金公司股權的追逐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其股權價格屢屢創出天價。2007年年初,一家虧損的凈資產僅為約4000萬元的基金公司,其20%的股權賣價能高達2600萬元。到了下半年,銀華基金公司21%股權被山西海鑫集團以11.8億元、折合每股56.2元購得,2007年12月底,博時基金48%的股權被拍出了高達63.2億元的價格,一舉創下國內基金股權交易史上的最高價。
而這些對基金公司的大手筆投資是不會讓投資人失望的,隨著基金業整體規模的迅速擴張,基金公司的利潤同樣出現大幅上升。比如在2006年度,根據資料顯示,約1.5億元的凈利潤,已經可以在基金公司中數一數二了,盈利4000萬以上的基金公司就能擠進全行業排名前十位,上億的僅有4家。但到了2007年,凈利潤達10個億也并不稀奇。即使是在股市大幅縮水的2008年,基金公司依舊給股東報出了一份靚麗的年報,即使有些小基金公司仍有虧損,但極為輕微,隨著新產品的陸續發行,公司盈利指日可待。
熊市未動搖根基
目前記者搜集到的多家基金公司2008年經營情況資料都頗有行業代表性,有大公司如廣發,有中等規模公司如長信,也有小基金公司如諾德等。
資料顯示,廣發基金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5億元,凈利潤高達約5.96億元,而其對股東的回報也是慷慨的,如持有廣發基金10%股權的康美藥業在年報中披露,在2008年收到了廣發基金分配的2007年度現金股利2400萬元。
此外,一批中小基金也是經營得有聲有色。如長信基金,在2008年其共管理6只基金,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突破230億,在此基礎上,長信基金公司2008年財務狀況良好,雖然股票市場每況愈下,但基金公司經營業績穩步上升。2008年,長信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47億元,利潤總額1.29億元,凈利潤9655.29萬元,與2007年相比,長信基金的營業收入增長了24.34%(這其中管理收入增長61.73%),利潤總額增長了42%,凈利潤增長27.97%,凈資產增長了21.5%。作為長江證券的下屬公司,長信基金2008年度對長江證券的收入貢獻率達到了2.23%。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益民基金公司身上,截至2007年底,益民基金公司總資產為1.1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為1.13億,凈利潤為2545.7萬元。一年后,截至2008年末,益民基金公司總資產增加到約1.5億元,凈資產為1.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為1.3億元,凈利潤為3443.88萬元。各項重要指標都出現了不小的攀升。
又比如諾德基金,成立于2006年,注冊資本1億元,在2008年,該公司僅管理2只基金,截至08年底,管理的基金總份額為53.18億份,管理的基金資產凈值總額為33.68億元,在2008年,諾德基金實現營業收入9171.01萬元,實現利潤總額2556.6萬元。僅僅幾十億規模就能實現正的利潤總額,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力度也可見一斑。不過,過嚴的成本控制恐怕也會對凝聚人氣與拓展業務有所影響。
當然也有基金公司在2008年報出虧損,股東們持有的股權賬面價值仍在投資成本之下,但其虧損幅度相對輕微,而盈利的前景相對明朗。
這與前幾年的貧富分化的格局形成鮮明對比,如2005年時,一批小基金公司的規模維持在10億左右,股東們紛紛擬拋售股權退出基金業,幸虧2006年牛市拯救了他們。時至今日,在前兩年牛市感召下和巨大的理財需求下,基金行業已經吸引了龐大的資金,這與2006年以前的熊市不可同日而語,由此形成了全行業盈利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