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市場又跌回2000點關口,銀行繼續猛推低風險產品、基金高舉偏股型基金大旗,而券商理財產品更為靈活多樣,筆者從以下三大爭論來探討各類產品的特色。
產品之爭———
從今年銀行發行的產品來看,絕大多數是信托貸款類、債券類理財產品,很明顯走低風險的穩健之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銀行理財產品70%以上的產品都是存續期在半年以下的,如此一來可以降低流動性風險。
受益于前期市場的上漲,目前偏股型基金風頭正強,本周在售的偏股型基金多達14只。在產品方面,指數型基金的只數明顯增多,而混合型新基金就在靈活型在大作文章!斑M可攻,退可守”是靈活配置產品的特性,但踩準節 奏并非易事,這對管理人的要求很高。
而券商推出的理財產品和基金正在趨同。通常股票類的集合理財是一周或一個月,甚至是3個月才開放,這在流動性上要比基金差。而近期發行的新產品就在流動性上作文章,如“銀河金星1號”,該計劃說明書顯示,在3個月 的封閉期后就每個交易日開放。同時,針對基金有最低倉位限制,券商還打出“空倉”牌,如“金理財”4號的股票投資比例為0~70%,基金投資比例是0~50%,固定收益率品種的比例則不低于5%。
門檻之爭———
目前情況下,券商資產信托管理計劃要求以10萬元為門檻,銀行理財產品的最低申購額通常在5萬,而基金定投只需100元即可,幾乎無門檻可言。
券商和銀行拿走高端客戶,基金公司吸引中低端客戶的局面。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理財產品市場門檻的日益降低,目標客戶交叉已成為難以回避的現象。近期,基金專戶一對多放行,理財門檻立刻從5000萬降至50萬,一旦 真的實施,將對券商、私募等理財市場將產生極大的沖擊。
費率之爭———
公募基金在虧損時還收1.5%的管理費,這讓不少投資者不滿。從去年開始,新推出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就在管理費和提取業績報酬等方面大做文章。如最早采取管理費創新的中投匯盈核心優選,該產品規定在產品無收益或收益 為負的時候不收取管理費,這一讓利做法為不少新產品所用。同時,不少新發的集合理財產品業績報酬提取比例也下降不少,從以前提取15%—50%下降到10%。而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費率還比較低。
綜合來看,公募基金建立了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與投資者的關系緊密,最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