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 祁和忠
據全球對沖基金行業分析信息領先機構對沖基金研究公司(HFR)的最新研究,亞洲對沖基金有望率先復蘇。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了總部位于美國芝加哥的對沖基金研究公司總裁肯尼斯(Kenneth)。肯尼斯在電話中表示,他預測,2009年投資亞洲市場的對沖基金將獲得顯著增長,從而成為領頭羊。
同時,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內地對沖基金市場已在近幾年破土萌芽,顯示出極其頑強的生命力。
亞洲對沖基金有望領漲
肯尼斯表示,投資于亞洲的對沖基金資本總量在2007年底達到歷史上最高的1110億美元,而整個業界達到歷史資本最高是2008年中期,為19300億美元。盡管在2008年下半年整個業界和投資于亞洲的基金總額下降,投資于亞洲的對沖基金下跌更為顯著,投資于該區域的資產下跌了28.9%,而整個產業下跌27.1%。
業內專家分析,在這次金融海嘯中,亞洲對沖基金產業跌幅之所以大于全球市場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國際金融資本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本能地向美國回撤。國際金融資本的這種本能行為,在此前的歷次危機中也曾有過差不多的表現。但從投資價值角度看,亞洲市場的投資價值要好于美國。在經歷恐慌性的撤退之后,對沖基金再度向亞洲集聚可以期待。
在回答關于與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相比,為何對沖基金產業所暴露的問題相對最輕,并有望成為未來的最大贏家時,肯尼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去年全球對沖基金損失較大,但具體對沖基金間的表現差異也很大,表現最差的下跌61%,表現最好的上漲49%。銀行業業務雷同、信用風險敞口巨大,而對沖基金所采取的策略則多種多樣,如宏觀策略基金、利用交易模型的套利基金等。
中國私募隨勢而起?
除去傳統的美國和英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成為亞洲對沖基金選址的首選,投資于亞洲的對沖基金有36%選擇中國香港,20%選擇新加坡作為公司總部。雖然受制于國內資本市場投資工具匱乏,并有資本項目下跨境流動的嚴格管制等客觀條件制約,中國內地對沖基金業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對沖基金研究公司依然非常重視。
近幾年來,趙丹陽、呂俊、江暉等投資界的青年才俊在國內發行私募,已嶄露頭角。去年年初,趙丹陽宣布投資A股的私募清盤,其根據自身投資風格與投資紀律所作出的負責任的決定,為他贏得了空前聲譽。
與趙丹陽選擇高位清盤不同,江暉、呂俊則選擇在股市的高位發行私募逆勢挺進。在缺乏對沖工具的情況下,他們或通過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或通過獨具特色的磁性策略,不但在股市雪崩式的下跌中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客戶的資產,而且在去年年底以來的反彈中取得了可觀的正收益。呂俊旗下的從容優勢一期、二期、三期分別成立于去年4月8日、4月18日、7月18日,截至今年2月6日,已分別取得13.32%、2.38%、13.69%的收益率;而江暉旗下的星石一期至7期的收益率最低的為7.53%,最高的達26.33%.
“時勢造英雄。”正如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強大的美國經濟成就了巴菲特、索羅斯等投資天才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士相信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必將涌現出同樣杰出的投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