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心 王群航
空氣是流動的,水是流動的,生命也是在于運動之中的,基金行業的旺盛生命力,也是在于這不斷的運動之中。
基金經理變動一直是市場普遍關心的大問題,最近頻繁發生的這些變動有什么特點呢?原因又是什么呢?筆者通過對2008年度全市場基金經理變動狀況的統計,初步得到了如下的結論。
公司考核是主因
從2008年度每月調整過基金經理的基金公司的數量統計,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這樣一個特征:1-4月,調整基金經理的公司數超過10家,其中2月份最高,達到了13家;此后的5-6月,調整基金經理的公司都是8家公司;7月以后,每月平均不足6家。實際上,年初調整基金經理的公司多,往后逐月漸減少,下半年最少。
這種情況表明,首先,很多基金公司都以年度業績作為考核基金經理的時間區間,這也是社會各個行業普遍執行的績效考核的時間標準。
其次,年初各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業績考核制度,所不同的是有的公司進度快一些,有的慢一些。各公司根據考核結果,從對投資者、對公司、對股東負責的多重目標出發,會理所當然地調整一些不合格的基金經理。調整的時間有的是1月份、2月份,有的公司是3月份、4月份。
被迫走開的內涵有區別
我們從2008年度各月基金經理變動的數量統計,還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征——即基金經理變動數量都是前多后少。1-4月,市場的平均變動數量是19個;5-11月,平均變動數量是10.43個,幾乎就是年初的一半。從這種情況來推測基金變動的原因,自動離職與被調整離職,大約各占半數。年初基金經理變動,主要原因可能是公司考核的結果;而在年中的基金經理變動,更可能屬于基金經理自身的原因。
我們在附圖二中還發現,12月份的那根柱子很高,達到年度的次高,這是為什么呢?這估計與相關基金的年度業績排名有關。有些基金經理眼看自己的業績無法提高,績效排名向前挪動無望時,他們寧可自動離職,也不愿意被公司考核下崗。其實,在附圖一中,12月份那個柱子也是下半年最高的,這也可以被看成是對附圖二的一個小小的佐證。
正確對待基金經理變動
在基金行業的發展初期,行業規模小,基金公司規模小,基金數量少,基金經理數量更少,市場宣傳常常會聚焦到基金經理,相關基金公司也會策劃包裝一些“明星基金經理”的故事。但隨著行業大發展,基金數量增加、基金經理數量增加、基金公司規模擴大、明星基金經理跳槽、團隊合作理念形成,投資大眾對基金經理的簡單、盲目崇拜的現象已經大大淡化。
投資基金,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基金公司,其次才是基金經理。為此本文可以給大家一個反證:如果明星基金經理個人真的很牛,那他為什么不單干?答案就是:沒有團隊的支持,個人的力量的確有限。
就目前的基金行業現狀來看,有一部分基金經理頻繁跳槽流動,也有一部分基金經理相對穩定,管理基金的時間二年、三年,甚至四年以上。2008年度大熊市行情的洗禮,更加凸顯了基金經理的穩定對于基金業績穩定的重要性。筆者最近做的統計發現,總體業績三年以上穩定居前的基金,多屬于此類。
2009年初,行業的例行性人員調整又開始了。元月份雖然只有15個工作日,但出現基金經理變動的公司超了平均每2天1家,出現的基金經理變動情況超過了平均每1天2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