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程俊琳
本報訊 新年伊始,新基金就開始了密集發行。基金公司一邊瞅準投資者口袋中的年終獎,一邊也想搶占新年發行先機。然而,在整個搶占先機的過程中,基金公司很痛苦,不少在發或者即將要發新基金的工作人員焦頭爛額。
去年的新基金發行已經使基金公司大傷腦筋,今年一開始新基金發行大戰就再次上演。一家即將要發行新基金的工作人員更是直白,見著人就開始求援:“我們馬上要發基金了,你們有沒有什么招?”
截至2月5日,目前有5只新基金在發,更有多只已獲批基金在等待發行。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均表示,這種密集發行對他們的考驗不亞于業績排名對基金經理的考驗。在同類基金發行中,成立并且規模不墊底是公司發行的最低要求,如果能夠達到一定規模超越同行,才能算是較好完成工作。
事實上,從基金公司的新產品一獲批,整個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就要開始面對窘境。一邊是很難燃起的購買熱情,一邊是來自公司層面的壓力。這種壓力對一些中小公司來說更為突出,這些公司痛苦的不僅在于自身的公司實力品牌不如大公司,在吸引投資者和托管行的合作上都沒有話語權,銀行在代銷過程中無法給予更多的傾斜。更使這些公司痛苦的是,每次的新產品獲批總是慢半拍甚至一拍,等某類產品都接近飽和的時候才迎來自己公司產品的發行。
近日更是聽到一個笑談,說是兩家基金公司的市場部人士在聊天,其中一位說:“兄弟,我們正在發債基,真是痛苦!”另一位安慰說:“兄弟,別急,你們還不是最晚的,你們發完我們才開始發,更痛苦!”這就是基金公司在新基金發行的時候面臨的更大困難。很多時候往往已經知道這只產品在這個時機已經沒有多少賣點與競爭力了,當產品獲批以后還是不得不硬著頭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