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寶興業收益增長基金經理 馮剛
中國經濟告別了多災多難的2008年,走進了2009年。雖然今時的世界被籠罩在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的氛圍內,但人們在辭舊迎新中依然對2009年抱有無限的期望。不過,站在新年的起點上,必須正視當下的困境,并且洞察跨越困境的機遇。
洞察困境中的機遇首先需要理解當下遭遇的困境的由來。危機最早始于華爾街并迅速蔓延至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但一直到2008年三季度,中國才發現這場危機并不但是外國的危機,中國也早已深陷其中,所謂“覆巢之下難有完卵”。已有不少有識之士指明這場全球金融經濟危機根本上來自于全球經濟的嚴重失衡,美國在實體經濟層面通過過度負債維持高消費高投資,政策上輔以長時間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美國由此經歷了二戰后最長時間的繁榮和穩定,世界因此受益。
得益于及時的改革開放,中國也是上述美國主導的世界繁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經過30年的高速成長,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與美國高消費高負債的模式相反,中國正是以高儲蓄,高投資,出口為支持。兩個國家同時處于嚴重經濟失衡之中,但曾幾何時,兩者之間以互補的形式維持著穩定。
但這一互補的局面注定是不穩定的,中國經濟在巨大的成就背后是嚴重依賴對外出口,內部經濟發展依賴投資且粗放。應當看到,即使沒有這場全球范圍的經濟金融危機,中國靠出口支撐的投資型粗放增長模式本身已經難以為繼。雖然政府從本世紀初開始就屢屢提出中國必須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但是現實是在經濟形勢較好時,這種調整卻因壓力和動力不足而顯得比較緩慢,時至今日,外部環境急劇惡化,使得中國經濟本被掩蓋的問題迅速顯現并加劇,也使得本可能進行的主動調整變成了被動應對。
對中國而言,當下的困境的意義在于使得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緊迫性大大加深,政府的決策者們需要明辨在這場全球經濟失衡釀成的危機面前,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是中國實現跨越的唯一機會和選擇。由此應該看到,目前政府推出的種種經濟刺激計劃,雖然是應及時之需,但短期的刺激其實在經濟趨勢面前只是螳臂擋車,政府需要下更大的決心為病中的中國經濟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