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 王群航
2008年是債券型基金的大發展年,無論是基金的數量,還是基金的資產總量,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長。債券型基金的基礎數量和份額分級之后的數量分別增加37只和54只,增幅分別為176.19%和186.21%,絕大多數新發行的債券型基金都有份額分級設置,部分基金一開始沒有,但在運作一段時間后,根據市場的需要迅速增加了份額分級。
份額分級滿足了不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債券型基金的發展。2008年度,債券型基金的份額規模增加964.43億份,資產總值增加了1005.53億元。在以股票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資產凈值不斷縮水的情況下,債券型基金的市場占比相對地不斷擴大,債券型基金的資產總值占比已經從2007年末的2.1%增加到了2008年末到8.8%。債券型基金的市場地位日益提高。
從總量上來看,無論是哪個角度,債券型基金的發展情況都是令人欣喜的。但細分來看:(1)純債基金的數量沒有增加,依然只有3只。(2)一級債基的數量增加了28只,增幅為164.71%。(3)二級債基增加了26只,增幅為288.89%。從絕對數量上來看,一級債基增加的多;從增幅來看,二級債基增加的多。不過,如果去除二級債基原先的基數太小給市場造成的增幅偏高的“假象”,“一級債基”與“二級債基”增加的絕對數量其實相差不多,前者僅僅多了2只。
這就有了一個不得不引起思考的現象:純債基金在2008年這個難得的債券型基金大發展年度陷入了停滯的狀態。經過與基金公司相關方面人員、以及其它方面人員的溝通交流,發現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個方面:(1)基金公司不愿意設計這種產品,認為這種產品收益率低,認為投資者不喜歡這種產品。(2)一些統計機構把純債基金與可以做股票的非純債基金放做一起做業績排名,讓純債基金有時“很受傷”。(3)基金公司自身的經營要求、利潤要求。(4)基礎市場行情不好。
筆者認為,基金公司本身有太過于追求收益、相對忽視風險的傾向。利用現行法律法規所準許的資產配置空間,幾乎所有基金公司在設計債券型基金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能夠獲取更多的收益,于是,有的基金偏向于在股票一級市場獲益,有的基金鐘情于從股票二級市場找機會。更有一些一級債基在看到了2006、2007年度的股票市場大牛市行情之后,修改基金契約,延長自身對于新股的持有期限,以求更多地獲利。但是到了2008年大熊市的時候,這些基金又在公開場合紛紛表白自己實際上并沒有延長持有新股的時間,而是很快就賣空了。這些情況表明,有些基金公司在對待產品方面存在著明顯的機會主義傾向,沒有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理性的產品線發展戰略。
非純債基金一定就好嗎?不一定。在牛市行情的時候,二級債基春風得意,在熊市行情的時候,二級債基處境艱難,尤其是個別風格鮮明、追求固定股票投資比例的二級債基。2008年的超級大熊市行情表明,至少在剛剛走過的這個熊市行情里,很多基金沒有做好靈活的大類資產配置,包括債券型基金,且無論是一級債基,還是二級債基,數據顯示,很多基金都是到了第三季度的時候才想到賣空股票。對此,有些基金經理以“流動性困難”作為理由是解釋不過去的。因為在2008年,有年平均資產規模超100億元的股票型基金,照樣迅速地把股票投資規模降低到了基金契約所允許的最低位置,較好的規避了熊市的風險。
不可否認,很多統計機構都將債券型基金一鍋燴地合并在一起統計業績并排名,這是中國基金市場在初級階段的必然,是市場上的相關產品數量太少、產品種類有限之后的必然,這種情況在牛市行情的時候會對“純債基金”有所不公,但在熊市行情的時候對于“純債基金”則是有利的。在2008年度債券型基金大發展之后,如果上述情況依然繼續下去,就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