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雪婷/文
基金公司可以調整基金公司管理體制和調整基金經理兩種方式實現基金未來業績改善,但相對于前者,后者則要簡單的多
基金經理調整的頻繁可謂是一年勝過一年。WIND資訊顯示,2008年基金經理共發生了245次變動(包括新成立基金的基金經理),較2007年的130次變動增加了88.46%。
但不少研究者發現,基金經理的調整并不能對基金績效產生顯著的影響。
早在2002年,廈門大學的許曉磊就研究過1999年至2002年度調整基金經理對基金產生的影響,其方法是通過研究基金調整經理信息公布前后股票平均超常收益率、累積超常收益率的變化來檢驗。實證研究顯示,基金經理調整后基金績效并沒有顯著提高。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學楊朝軍教授分析1998年至2004年的基金數據顯示,基金經理調整對基金績效的影響十分有限,調整基金經理并不能顯著提高基金擇股能力和擇時能力。2007年,中山大學陸家教授對封閉式基金1998年至2004年基金經理更換事件做了研究,亦得出類似結論。
銀河證券分析師馬永諳也認為,長期來看,基金能否獲取超額收益,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產品設計特征而非投資運作特征,也就是說基金的業績水平和基金經理的關系并不大。
那么基金公司頻繁調整基金經理的原因何在呢?
低成本的選擇
許曉磊提出一個可解釋理由是因為基金經理并沒有太多的獨立自主運作資金的權力,基金的投資決策很大一部分是由基金公司決策層做出的,因此即使是基金經理做出了調整,其投資決策層沒有調整,基金的投資風格和投資策略沒有變,所以績效也不可能有顯著提高。楊朝軍也認同上述結論。
同時,楊朝軍還認為,基金公司可以調整基金公司管理體制和調整基金經理兩種方式實現基金未來業績改善,但相對于前者,后者則要簡單的多,是一種低成本的方式。
在前幾年大肆調整基金過后,2008年基金界的變動終于也波及到了管理高層。而事實證明,高層的變動的確對基金的業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以交銀施羅德為例,2008年2月22日,交銀施羅德董事長、總經理雙雙變更。在高層變動前三個月,旗下基金排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最嚴重的是交銀藍籌下滑了91位,在182只同類型基金中排名第172位。而調整高層三個月后,排名迅速上升到兩位數。
權限影響業績
如果頻繁調整基金經理是基金公司掩飾自身問題的一種手段,那么基金經理對基金是否一點影響都沒有呢?這個論斷也有失偏頗,2003年,有國外研究者研究發現,基金經理對基金業績的貢獻程度約為10%到15%。
而國內方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的余為政博士認為,基金經理影響基金業績的程度,受決定投資組合的權限的制約。
“據說王亞偉就沒有股票池。”一位曾在公募任基金經理的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而他在任基金經理期間,經常自己選股票加入股票池,而非從股票池中選股。
其實,從2008年的基金業績排行榜來看,各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管理基金的業績都不錯。如,華夏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位列2008年股票型基金第二名,金鷹基金投資總監龍蘇云管理的金鷹中小盤位列股票型基金第三名,富國基金投資總監陳戈管理的富國天益價值位列股票型基金第15名,易方達基金投資總監陳志民管理的易方達積極成長位列股票型基金第2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