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言焱
1月13日,A股兩市結束了強勢上攻,縮量下跌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交投較元旦前明顯活躍,各路資金參與興致很大。
在宏觀經濟基本面無明顯變化且政策相對穩定局面下,記者調查發現,這與2009年1月1日TOPVIEW“下線”密切相關。
沒有TOPVIEW數據的幫助,市場獵“基”人士迷失了方向;而公募基金如同穿了隱身衣的小鹿,四處覓食,而無人能追尋其蹤跡。
遮住了百億資金的眼睛
一個平衡被打破,而另一個平衡尚未形成。
“你知道TOPVIEW關掉意味著什么嗎?原來成功率很高的盈利模式可能不存在。這些資金數量上百億。”某江湖私募人士李先生在電話中向記者感嘆。
記者經過多方了解發現,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的時間,很多私募、個人大戶、甚至是小股民十分信奉TOPVIEW這種武器。盈利實踐也證明,如果一只股票連續出現基金凈買入的情況,在最先的時候跟進,能夠輕松獲利。
如果一個基金要建倉某只股票,買入并不是在幾天內能夠完成的,是要持續一段時間,那么這就給我們提供了盈利機會。私募人士李先生告訴記者。
“他們一舉一動,總能看得一清二楚。”上述私募人士李先生告訴記者。
對于這種感覺,基金人士有自己體會,“感覺自己在裸奔”,上海某合資基金公司研究總監告訴記者。
TOPVIEW數據推出后,人們發現,經過潛心研究,甚至可以鎖定是哪些基金在買入。上交所迫于壓力,定期打亂機構專用席位的編號,以保護其商業秘密。但機構專用的T字頭席位仍然不能擺脫被跟蹤的命運。
在TOPVIEW的指引下,大量資金采取“跟蹤戰術”總能取得有利地位。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曾表示,自從TOPVIEW出世后,他的操作難度大大增加,總覺得有人跟蹤他的操作,對計劃造成干擾。
“大大小小的機構,幾乎人手一套。”上述私募人士李先生坦言。
而據記者了解,在去年的時候,大智慧、同花順等軟件運營商自己也撰寫TOPVIEW統計報告,而這些報告研究的重點正是——主流資金的動向分析。在每個機構專用席位的標識下,基金成為被輕易獵食的對象。
在TOPVIEW的幫助下,資金龐大的基金等機構,成為食物鏈最底端的“生產者”。
TOPVIEW“下線”導致的結果是,傳統意義上數百億的游資、私募將被再次蒙上眼睛。
新食物鏈新規則
“抱團取暖”一度是基金界盛行的一種聯盟方式。
2009年元旦至今,“機構專用”出現在兩證交所成交回報的幾率越來越高。這讓人對機構的動向充滿好奇。
1月5日,開門紅,個股普張;1月6日,數個機構專用席位大舉買入之前的基金重倉股,如華儀電氣、中聯重科、金牛能源、山推股份等。這與元旦之前,上述股票的沉悶形成鮮明對比。
“TOPVIEW關掉后,基金經理敢于提高倉位,買入看好的股票。”上海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員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不僅滬市機構倉位重的大盤藍籌股開始活躍,而且游資私募擅長炒作的滬市小盤股紛紛上揚。分析人士指出,數據讓主力回歸隱身,機構資金對滬市操作更加大膽。
從基本面分析,股票估值的安全性帶來戰略買入機會,即便企業盈利有下降隱憂,個股也不乏交易性機會。
“基金并非不想做多。弱市中受到阻擊,一旦外在信息優勢不在,基金態度將發生轉變。”市場分析人士指出。
“如果發現被其他資金跟蹤,我們可以放慢買入腳步,甚至短期內估值過高的話,可以選擇先賣出,等合理估值時再擇機進入。這樣不會引來其他資金跟風。”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