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業全球基金 李小天
歲末年初,各大基金業績排行榜一時間搶盡眼球,成了不少投資者給基金“排座次”的重要參照。然而,排行榜上難有常勝將軍,各家基金評價的結論也時有差異,如何用活基金業績排行榜,在紛繁的數據中理出自己心目中的“牛基”呢?筆者簡單總結了四招“捷徑”,希望對基民們有所幫助。
首先,關注基金的持續收益。
所謂“路遙知馬力”,選基也一樣需要關注基金的持續收益能力。某個年度排名靠前的基金管理團隊固然身手不凡,而倘若年年都能在排行榜的前1/3陣營占據一席之地,則更具備著過人的本領。對于基民而言,留心到這一點也并非難事——現在不少基金業績排行榜在列出當年基金排名的同時,也會列出其在過去兩年、三年乃至更久的基金收益排名,如銀河、晨星等等,使用方便,具有參照價值。
其次,關注其“兄弟基金”的表現。
基金公司的綜合實力,往往是基民投資基金的首選。強大的投研平臺及決策團隊,往往會培養出多只明星基金,給基金經理最強有力的輔佐。因而,在選擇基金的時候,基民不妨多觀察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基金表現,如果只有某只基金“一枝獨秀”,可能就需多留心一下公司的整體實力了。
第三,比較基金在不同評價機構中的“星級”
選擇基金“數星星”堪稱是選擇基金最直觀的方式。現在包括晨星、銀河、天相等諸多評價機構均對基金評價實施“打星制”,從一顆星到五顆星不等,其中“五星基金”往往被視為績優基金的身份象征。不過,不同基金評價機構對同一基金的評價有時并不一致,因而,綜合參考基金在各機構中的“星級”,也就成為了較有效率的選基方式之一。
正如購買物品往往需要“貨比三家”,基金作為一項具有風險的投資產品,選擇起來就更需要慎之又慎。在實踐的檢驗中,不少基民已經感受到了基金業績分化在自己對帳單中的明顯差異,因而,在選擇基金前“做好功課”是十分有必要的。實際上,每年一度的基金業績排行榜,只是給基民提供了一個直觀的參照,但過去的業績并不代表未來。基民還需要留心基金的產品設計、基金經理變動、基金公司的責任感等諸多因素,從而最終挑選出最值得托付的“良基”。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