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經歷了一輪牛市與熊市的輪回,投資者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什么是風險,為什么投資不能光關注收益率等問題。2009年到了,本刊在兼顧風險與收益的前提下,甄選出了不同類型的50只基金,以供讀者參考。
文/本刊記者 馮慶匯
當2009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波瀾起伏的2008年隨之成為了歷史,與之一起被掩埋的還有無數血淚縱橫的投資故事。此時此刻,回頭審視過去一年里市場的種種戲劇和沖突,再回首2007年牛市的種種瘋狂和幻想,投資者的心境和感悟恐怕已全然不同。
這兩年中,真真切切坐了一次“過山車”的投資者,一定對投資風險,資產配置別有一番感受。對基金投資者來說,過去這兩年“由牛轉熊”的時間跨度恰好成為我們評價基金業績的天然坐標,每一只基金的表現都是基金經理應對風云突變能力和公司整體實力的體現。在一個相對長期的區間內,基金的運作特點和業績的可持續性才得以充分展示,同時從橫向和縱向的角度比較基金,篩選基金才更為有意義。
從2009年開始,《理財周刊》將每年一次推出“理財之選Money50”,在歷史數據統計的基礎上,結合對基金及相關基金公司的定性分析,為讀者甄選出當年度最值得投資的50只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配置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另類策略基金以及封閉式基金各種類型。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從資產配置的寬度和廣度上,為讀者提供具有實用價值的基金投資意見。
尋找“可持續”的基因
一些在牛市中傲視群雄的基金,到了熊市卻銷聲匿跡。對比2007年的業績排名,2008年基金座次又是另一番景象。去年股票型基金的前10名中,如今只有華夏大盤精選一只留守,而這只基金盡管看上去美麗,但由于其長期以來對投資者實行“封閉”政策,新進投資者基本與之無緣。除華夏大盤和少數幾只基金外,多數基金的排名幾乎是每年輪換,投資者往往難以預測。
當然,基金座次的上竄下跳固然難以把握,但值得慶幸的是,從一個較為長期的角度而言,一部分基金的投資實力已逐漸浮出水面。從2006年12月19日至2008年12月19日,上證指數的跌幅為14.64%,而同期具有可比業績的股票型和配置型基金中,超過80%為投資者獲取了正回報,其中有13只基金2年的年化回報率超過了20%。意味著在2年的牛熊交替中,盡管上證指數完全吞噬了過去的漲幅,但基金仍然提供了極高的附加值,為投資者獲取了可貴的絕對收益。
從投資的角度看,短期業績排名的意義顯然不如業績的可持續性,一只能夠長期為投資者獲取穩定回報的基金,和業績波動幅度巨大的基金相比,前者往往能賺取更為可觀的絕對回報,這是很多投資者忽略的重要事實。
因而在篩選Money50的過程中,我們非常強調業績的“持續性”。基金排名通常在半年到1年的時間緯度中,穩定性較差,而相對長期的時間跨度,例如2到3年則能比較客觀的反應基金運作的特點。換言之,短期業績一定程度上帶有偶然性特征,而長期業績才是綜合實力的展現。
五個緯度篩選基金
評選Money50,我們主要考慮了五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基金的長期績效。包括一年,兩年和三年的年化回報率。其中主要考察的是兩年期的回報率,一方面是因為具有2年歷史業績的基金相對較多,“基金池”的范圍相對較大,另一方面,由于過去兩年間市場由牛轉熊,正好涵蓋了兩種極端的市場狀況,基本能體現基金運作的專業水準和長期績效。
第二是基金公司投研團隊的整體實力,基金業績的背后反應的是基金公司團隊的競爭力以及人才、制度的建設,我們將重點考慮公司投研體系的綜合實力,投資流程,風險控制等因素。
第三是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主要基于對其個人經歷,過往業績的綜合評估。
第四是投資策略的持續性和有效性,主要和產品設計方案有關,重點在于評估基金產品方案的投資策略是否長期有效,對于指數基金,債券基金等產品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
第五是基金規模,適度的規模將有利于基金經理的運作,適當的規模是基金的天然“加速器”。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