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基金“巨虧”背后
股市呈現系統性下跌,是偏股型基金巨虧的首要因素。固然有不少基金在2008年出現了投資策略上的失誤,但即使準確預判到2008年股市下跌,股票型基金60%的最低倉位仍不能充分避險,即使混合型中的偏股型基金倉位控制較為靈活,由于基金持股市值太大,多數基金仍不可能快速賣出股票。
即使基民財富大幅縮水,偏股型基金的業績飽受詬病,但今年的巨虧也充分揭示了:基金的風險特性是固有的,股市風險也是偏股基金投資固有的。事實上,今年絕大部分偏股型基金仍然跑贏了其業績比較基準。
而將眼光放長遠來看,基金短期的業績并不足以成為主要的評判標準,在牛熊轉換間,不少曾經表現突出的基金業績也出現大幅波動。正如上投摩根總經理王鴻嬪所言,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上漲時,投資能力較差的人也能魚目混珠,在2008年市場單邊下跌時,“各路英雄都要低頭”。
事實上,當股市處于單邊市時,資本市場也呈現出局部無效性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的基金業績,并不能很好的作為基金投資的考察標準,因此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業績背后的因素。
回過頭來,部分在2007年表現突出的基金業績,在2008年出現了大幅下滑。如果業績來源于激進的投資風格,那么業績波動在所難免。其次,個別基金公司人才儲備不足,團隊穩定性差,投資理念過于投機,投資決策機制混亂等等,也都在特定時期制約了基金業績表現。
同樣道理,在2008年避險做得比較好的基金,也有可能在未來的股市上漲中表現落后。當系統性風險開始釋放,不論藍籌、紅利還是垃圾股,都呈現“泥沙俱下式”的跌幅,不同基金之間的風格差異在快速下跌的市場中也體現得十分鮮明。
基金擅長選股還是擅長擇時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2008年業績的分化。下跌初期,擇時能力強的基金減倉較早,業績排名靠前;而選股能力強的基金通過有效的結構調整也能保住不錯的相對排名。但2008年下半年,選股策略和配置策略全面失效,只有堅決控制倉位才有可能降低損失,控制好倉位也就控制住了業績。
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到相對側重選股的一批優秀基金在2008年業績快速下滑,但這并不表明這些基金失去了投資價值,而完全靠輕倉排名靠前的基金,也未必表明投資能力有多么優秀。從長期來看,真正拉開投資業績差距的還要靠基金公司的選股能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